• 38阅读
  • 0回复

西方现代派大师艾略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9
第8版(副刊)
专栏:域外文谈

  西方现代派大师艾略特
  黎华
托马斯·司登斯·艾略特(1888—1965),现代英美诗歌开创一代诗风的先驱,极有影响的现代派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家道殷实。1927年加入英国籍,并改奉英国国教。
艾略特在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家庭里度过了童年。在中学时代,他就练习写诗,这些少作充满浪漫派色彩。1906年他进哈佛大学攻修哲学,还选学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梵文、中世纪历史、比较文学以及东方哲学和宗教等,兴趣广泛;后去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研究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的哲学,受很深影响。1915年经庞德力荐在美国《诗刊》发表被誉为“天鹅之歌”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7年出版处女集《普鲁弗洛克及其它》。他一反过去浪漫主义的滥情老调,展示出才华横溢、观察犀利、学识宏赡的新诗风。
1919年艾略特出版第一部文学评论集《圣林》。1921年他在瑞士疗养时创作《荒原》,后经庞德删修定型,翌年问世后产生巨大反响,确立了艾略特在现代派诗歌中的地位。《荒原》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出现的迷离恍惚的情绪,表达了整整一代人的幻灭和绝望,是诗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空心人》(1924年)更充满了悲观和虚无主义色彩:人只是死亡国土上的一个空架子,一个填满了稻草的人,一个影子,“世界在呜咽中结束”。
1927年艾略特宣称自己“政治上是保皇党,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1943年写的《四个四重奏》是诗人晚期代表作。它描写一个皈依宗教的人围绕着时间在寻找一种永恒的、普遍的真理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冥想与形象交织结合,语言丰满、素净、深挚、有力。50年代以后,艾略特很少写诗,主要从事文学评论和诗剧创作,他是英美新批评派的奠基人之一。
艾略特认为诗歌的目的在于用语言重新表现现代文明的复杂性,这样一种重新表现必然导致深奥的诗。他写的主要是自由体诗,偏重艺术技巧,多用典故、意象,有时不免晦涩难解。他是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难懂的一个诗人。他的创作和评论对英美20世纪现代派文学和新批评派评论起了开拓作用,对整个西方文坛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1948年,他“因在现代诗歌中作为一个先驱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