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身残志坚勤笔耕 丹青难写是精神 首都各界向高士其遗体告别 邓小平杨尚昆万里邓颖超胡启立等送了花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30
第1版(要闻)
专栏:

  身残志坚勤笔耕 丹青难写是精神
  首都各界向高士其遗体告别
  邓小平杨尚昆万里邓颖超胡启立等送了花圈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唐虹)尚未消融的积雪,使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更显肃穆。首都各界人士千余人今天冒着寒风来到这里,向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的遗体挥泪告别。
灵堂里摆放着邓小平、杨尚昆、万里、邓颖超、胡启立、宋平、胡耀邦、宋任穷、芮杏文、王首道、伍修权、张爱萍、胡乔木、黄华、严济慈、宋健、王芳、陈希同、方毅、康克清、周培源、赵朴初、钱学森、钱伟长、卢嘉锡、苏步青等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单位送来的花圈。灵前放着北京四十四中学“高士其中队”送来的花篮,一条写着“高士其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红领巾,披在鲜花上。
低回的哀乐,隐隐的啜泣,人们沉浸在一片哀痛的气氛中。
宋任穷、芮杏文、宋健、王芳、康克清、周培源、钱学森、卢嘉锡等向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的高士其同志深深地鞠躬,并向高士其的亲属致以慰问。
一队队少先队员噙着泪水,举着鲜红的队旗,默默走进灵堂,向他们无限尊敬和热爱的高爷爷致以最后的敬礼。
高士其是1988年12月19日6点30分在北京逝世的,终年83岁。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书礼世家的高士其,在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时,就将原名“高仕錤”改名为高士其,并郑重声明:“去掉人旁不作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从此,这位曾留学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芝加哥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的“洋学士”,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1937年,他拖着已经半瘫的病体,冲破重重封锁,辗转数千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9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等大量战斗檄文,声讨敌人的反动罪行。
1928年一次病毒试验感染,使高士其患了无法治愈的脑炎病毒后遗症。他的很大一部分作品就是在全身僵化、生活无法自理的病痛折磨中写出来的。从建国到文革以前,他共创作了70万字的科学小品,撰写了大量的科学诗、科普论文,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科学天地里驰骋翱翔。为了创作,他热情投身到沸腾的社会变革中去观察、体验生活,鞍山、大庆、三门峡水电站、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大草原、五指山苗寨、西双版纳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轮椅车轨迹。
“丹青难写是精神”。高士其一生的工作量无法用数字统计,他付出的心血也难以用价值来衡量,他是勤奋智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他是属于全社会、全中国人民的科学家、作家和传奇式的残疾人社会活动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