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一个农民企业家和他的倒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30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个农民企业家和他的倒影
  《山西青年》记者 高勤荣 本报记者 阎晓明
阎吉英那幢漂亮的三层住宅小楼的确是够刺眼的。在山西省介休县,几乎人人都知道他阎吉英发了“横财”。因此,对这个“傻大黑粗”的汉子出入这座别墅,总感到有一股无名的怒火——这和电影上一样的洋楼也是你住的?还有楼前的“蓝鸟”车,县委书记也坐不上。
阎吉英也惶惶的。他说,我要让外国人到咱们村看看,看咱农民如今过的是什么日子。有人说,这话说得挺那个的。看什么?你阎吉英发财了,你房前屋后的乡里乡亲,还不照旧跟在牛屁股后头,看着老天爷的眼色刨那一亩二分地。你那是血汗钱!有甚见不得人的?过你的好日子吧,少钩挂那些叫人发笑的八杆子打不着的事。
1977年,阎吉英领导的介休县义安镇第五生产队偷偷摸摸干起了炼焦的营生。那年,一个工分值竟达到1.8元左右,那是吃皇粮的21级干部都巴望不上的。那之后,他就铆足劲儿干上了。1981年,他被停了职。原因嘛——经济问题。一怒之下的阎吉英睹气来到了邻近的大许,办起了炼焦综合厂,他要干出个样子给人看看。半年以后,检查组告诉他:你没问题。
1984年,三佳乡有块乱石岗招标承包,标底是三年上交500元、1000公斤粮食。这块土地上,唯一能记录人的信息的就是两年前那个落荒而逃的承包者扔下的三间破土房。去这样的地方种粮食,那是明摆着鸡蛋往石头上撞。然而,阎吉英仔细考察了水文、地质构造,还有道路。终于,有一天,他推开了乡政府的大门:“这地我包了,年底就给你5万块”。他的伙计们都瞪圆了眼。阎吉英笑了一下。“瞪眼干啥?这地是按种粮架势定的标底。咱们承包这地又是做什么用?那是五百六百、一万两万能打住的?”
那年的正月十五未过,阎吉英就领着人,锤头、箩筐地干上了。一镢头下去,冻土上只能留一个白印,一锹铲下去,不是碰上鸡蛋大的鹅卵石,就是锈死的草根。力气和辛苦,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是最富有的,然而,也最不值钱。阎吉英知道,真正的苦楚是往后的“盖章”。那后来的事情验证了阎吉英的预料。光其中一个手续就跑了四个地方:介休——平遥——临汾——太原,行程2800公里。其它的,他不愿说。这以后的一次乡誓师大会上,阎吉英走上台,慷慨激昂地说:“中央把政策都给了,富不了还有甚说的!”这满带挑战的话使得会场上一片寂静。末了,他加了一句:“要为中国农民争口气。”一位颇看好阎吉英的记者后来感慨地说:“投身商品经济是当代人生存所必需的选择,怎么是为了争气呢?争什么气呢?”
争不争气,且不去理论,反正到1987年,阎吉英在那块不毛之地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煤化厂。4年,共创产值133.8万元,实现利税791.4万元,全厂现有固定资产350万元,流动资金350万元,年产能力达12万吨。
财他是发了。钱使他隐匿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渐渐升腾起来。
一天晚上,他看到一户孤儿寡母4人在麦秸里冻得发抖,鼻子一酸,太可怜了。领回厂里分配了工作。
一个小伙子母亲病故,进门求助,阎吉英一下掏出200元;
1985年,他出1万元补贴本村种粮户;
1986年教师节,又拿出1万元给了家乡的义安学校;
1987年,出3万元给全县300所学校订了报纸;……
用1万元为村里修了两条路;用5000元操办红白理事会;用4万元买回5台水泵;用7000元慰问烈军属……还有,许许多多的公、私借款、赞助、还有敲诈勒索。
几年来,阎吉英从收入中拿出近百万元用于诸如此类的事情。
阎吉英的所为是感人的。有人称他“阎菩萨”,文雅一点的称他“慈善家”。阎吉英自己说,咱有钱了,看着这么多乡亲还穷得不成样子,心里不是滋味。
于是,他拿出大把大把的钱用于那些该给和不该给的人和事;于是,他想着用自己的血汗钱去填补心理上的不平衡。有人说,阎吉英,你助长中国人的懒惰。
无论如何,商品社会不是施舍,不是慈善,而是劳动与创造。真正的救世主只能是自己。你阎吉英在这场创造中带了头,你尝到的仅仅是初涉商品经济海洋的甜头,更大的风险还在后头。假如,你阎吉英的钱不去资助那些不该资助的人和事,而是再建一座工厂呢?总之,你阎吉英挣的钱拯救不了你那固守着传统的乡亲们。如此下去,你那开足的船最终也会因超重而沉没。
好在,阎吉英没有被传统压垮。他打算今年办几个煤矿,到1989年,他煤化厂50%的煤达到自给,他准备建火力发电站,为厂子未来的化工业创造条件;还要修一条铁路专线。
阎吉英,人们看着你。中国不需要“商而发则仕”的企业家,也容不了走不出小洋楼的企业家。希望你在这块黄土地上带个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