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文化——个体户的新追求——哈尔滨市见闻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0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文化——个体户的新追求
——哈尔滨市见闻录
张微微
对于个体户的议论,从来没有停止,近来更甚。有人说:他们腰缠万贯。也有人说:他们穷得只剩下钱了。就在这种说法迥异却不相悖的舆论中,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心理平衡受到强烈撞击,伴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心态变化之一:“金钱万能”开始受到怀疑,从为子女攒钱转向积累“文化财富”。
在哈尔滨,几乎没有多少个体户肯公开称:将来让儿女也干个体户挣大钱。希望儿女成为有文化人才的想法,如今在他们中较为普遍。
经营月明斋饭店的白锡治就干脆说,我决不让儿女再干个体户!我要让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学。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一些个体户不惜重金送儿女去学习,或请家庭教师来辅导。道外北十二力车商店的王杰,先后为自己的一对儿女请了两位家庭教师。他说,攒钱留给儿女,莫不如用来作智力投资,把儿女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人才。像他这样花钱请家庭教师的个体户,在哈尔滨已非少数。据了解,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船舶学院请大学生当家庭教师的人家,一半以上是个体户。
道外景乐园饭店经理纪宪发挣的钱,派了两个用场:一是扩大再生产;二是为女儿升学做准备。他想方设法把女儿从电缆厂子弟校转到教学质量较高的53中。
在工人文化宫、少年宫的艺术学校和小天鹅艺术团,都有个体户的孩子在学习。香坊风味饭店的冯德元送独生女儿去文化宫学习舞蹈,又为女儿买了钢琴,请了钢琴教师。一些个体户希望儿女在文化艺术方面发展。
与这些个体户交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钱再多,也挡不住有一天会花光,但让子女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才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心态变化之二:腰缠万贯仍感缺憾,一些个体户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
多数富起来的个体户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为此,他们开始积极投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以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证实自身存在的价值。
孙惠惠,在道里中央大街上经营一个体服装店,又是青年宫影视培训中心最勤奋的学员之一。这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在舞台上扮演“简·爱”,维妙维肖。她说,只要进入艺术角色,便找到了自我。
肖明顺,平房区重阳小吃店经理。他是个自信心很强的人,认定自己在文学上会有所成就,每晚闭店后,还要自学到深夜,文学、哲学,甚至宗教均有涉足。他的一些诗歌、小说变成铅字跃上报刊时,那种欣悦是难以言传的。在《哈尔滨日报》发表的长诗《我是河上的纤夫》,显露出他从事文学的才华,并不亚于他干个体户。
为了得到社会的理解,他们不放弃每一个在社会舞台上表现自己的机会。在一些全市性文艺汇演中,个体户也组织起来,排演了一批反映自己劳动生活的节目。
心态变化之三:改革带来了危机感,一些个体户担心在竞争中被淘汰,向文化知识寻求力量。
据悉,哈尔滨市个体户自费上大学的,已不在少数。至于动机,请听这几位的自述:
说实在的,我们个体户上大学一不要文凭,二不要分配工作。人家都觉着奇怪:你耽误工夫上大学图啥?我说,如果挣了几个钱就知足了,那还算有什么追求?新时代的个体户不能停在文盲半文盲水平。要在商品经济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烧鸡大王、哈尔滨大学中文系86级学生焦裕昌
我最初只是想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但进入大学后,就抱着一个寻找自己坐标点的想法去学习了。我想通过学习,弄清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和作用,刚完成了一篇论文《私营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我认为,掌握足够的文化知识,是事业发展的最佳储备。
——金华五金制品商店经理、黑龙江商学院商业企业管理专业85级学生柳连柱
我有个理想,创建一个横跨全省和东北的“印刷设备修理中心”,自己当经理。所以,我必须首先武装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管理者,才能使自己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墨宣印刷设备修理部经理、省工交干部管理学院企管专业85级学生王墨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