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在困难中改革前进——重返南斯拉夫后的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04
第6版(国际)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在困难中改革前进
——重返南斯拉夫后的见闻
本报记者 严正
南斯拉夫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我离别2年后重返贝尔格莱德时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寻找答案,我徜徉在贝尔格莱德的主要商业区,也驱车重访了曾经到过的偏僻小巷,到处可见这个首都前进的足迹:许多重要街道都已经修缮过,挂着全国各地和欧洲各国牌照的汽车沿着醒目的路标潮水般流向四面八方,马恩广场、共和国广场等公共场所都已面貌一新,新建的街心花园、喷泉池千姿百态,使城市平添魅力,在昔日荒凉的地段上又出现了一片片新的生活区,老城狭窄的街道上矗立的新建筑使这里也旧貌换新颜。无论在经营十多万种商品的大百货公司里,还是私人小铺里,都百货俱全,满堂生辉。大部分商店开架供应,任居民穿行其间,自由选择年货或其它物品,到了晚间,几乎所有商店彻夜灯光明亮。这一切使每个初来的客人都会为它市场的繁荣、商品的丰富和社会秩序的有条不紊发出赞叹!
然而,打开这里的报纸和电视、广播,每天都能看到或听到警告经济状况还在恶化、要求大家团结战斗的讲话和文章。他们指出,南斯拉夫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最突出的表现是难以抑制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我来到贝尔格莱德后感到的第一个需要改变的观念是南斯拉夫货币的计量数字。过去买一份报纸不到100第纳尔,现在需付1000第纳尔。过去商品的价格一般以千第纳尔、万第纳尔计算,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第纳尔。据《战斗报》公布的材料,2年前5万第纳尔值105美元,现在只值10多美元了。1981—1986年5年间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为56.3%,1987年为176%多,估计今年将突破300%。这几天新闻媒介已在预告,不久汽油又将涨价17%,电费涨70%,食油、牛奶、面包也将随着涨价,通货膨胀已使南斯拉夫居民的生活受到不少影响。例如这里大部分家庭都有小汽车,但现在许多小车长期停在马路边不开或开得很少,因为车主承受不了汽油开支;过去许多家庭年年要去海边度假,现在不能去了;过去每餐必有大肉,现在有一个月也吃不上肉的时候了……据社会学家估计,南斯拉夫居民目前的生活已下降到1976年的水平。
严重的经济危机还表现在整个社会生产从停滞状况开始趋向下降,除个别项目外,大部分未完成计划指标;将近1/8的企业单位因经济条件恶化和经营不善而亏损,靠贷款甚至动用社会资金维持工资开支;尽管每年用40%的外汇收入还本付息,200亿美元的外债并未减少,国内企业间以及企业对银行的各种拖欠与外债数相同,内外债总额达到社会总产值的1/3;失业人数也有增加。
如果从称为“稳定经济的1979年”算起,今年南斯拉夫已与经济困难斗争了10个年头。他们先后制定了“反通货膨胀纲领”、“经济稳定长期纲领”和其它一系列方针政策,但都未见成效。在自治的原则下,联邦把管理社会经济的许多权力,包括扩大再生产的权力下放了,使6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的“权力膨胀了”,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逐渐形成了8个“权力中心”,8个“封闭性”的市场,8个独立的动力系统、税收系统和铁路运输系统。它们彼此分割,自成一体,各自制定社会、政治、经济法令,为了局部利益和既得地位,对涉及联邦整体利益的问题“议而不决”,或者“令不行”、“禁不止”。正是这种“多中心的国家集权主义”使南斯拉夫的各种矛盾加剧,社会经济陷入困境,所有与困难作斗争的努力付诸东流。南斯拉夫共盟主席团主席舒瓦尔等领导同志由此作出结论:南斯拉夫过去的改革并没有获得成功,克服目前危机的唯一出路是毫不犹豫地重新进行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共盟改革。去年5月举行的南共盟代表大会为这3项改革确定了路线,10月22日通过联邦宪法修正案,又为改革的实施作出了法律保障。目前正在研究制订具体的改革方案。
上述3项改革能否成功,南斯拉夫能否由此摆脱目前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局势,此间舆论认为,这是南斯拉夫全党和全国人民所面临的自1948年以来最大的挑战。祝愿他们在这场涉及国家前途的战斗中,再一次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