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陈永康的水稻为什么一亩能收一千四百三十多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3-26
第2版()
专栏:

陈永康的水稻为什么一亩能收一千四百三十多斤
苏南区松江县长溇乡长岸村农民陈永康在一九五一年种的单季晚稻,创造了每亩最高产量一千四百三十三斤的丰产新纪录。
陈永康,中农成份,全家八口人,有田十六亩一分,主要依靠他一人劳动。去年单季晚稻(包括糯稻及受竹园影响而减产的田在内)每亩平均产量约一千斤;其中有七亩八分三厘田,共计收获八千九百八十五斤,每亩平均一千一百四十七斤半;其中一亩丰产田长得最好,产量高达一千四百三十三斤,是目前华东行政区已发现的水稻产量最高的纪录。
陈永康现年四十五岁,自幼务农,为人勤劳,喜欢钻研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方法。他种稻的主要经验如下:
一、实行深耕,施用猪厩肥和
红花草改良土壤
松江县的一般稻田,耕深仅三寸左右。陈永康采用耕两次的方法,把他的田耕到五寸深。因为他每年深耕,并多施猪厩肥,又用红花草(紫云英)作基肥,使表土逐渐变成富于腐植质黑色松软的黏壤土,物理性质极好。因此,使水稻和红花草的根部可以吸收更多的养分,得到充分的发育,同时还减少了田间的杂草。
在施肥方面,他常说:“种田存心不存心,看侬养猪不养猪。”养猪积肥是他主要的肥料来源。他养猪以喂米糠为主,垫圈多用草木灰和少量的藁草。因此,他的猪厩肥除含有氮素成分外,磷、钾两要素也很丰富,再加上他用红花草做基肥,和配合施用豆饼、硫酸錏,就使肥料中的养分配合得很平衡。
他掌握了水稻“大暑发棵,小暑发粗,立秋长穗”的规律,按其生长需要,分期合理施肥。在水稻开始分蘖的时期,他用施肥来促进分蘖。水稻分蘖终期前几天,他用施肥来促使稻棵长粗。在长穗孕穗以前施肥,帮助稻子长穗。各个时期的施肥数量,都是按着水稻生长的需要,灵活运用,使水稻充分地发棵,棵棵长穗,穗大、粒重、藁少。如果肥料不够,他就着重后期施肥,以控制水稻分蘖,使肥料尽量用于水稻长粗、长穗等作用上。这是他种水稻经验中一个最宝贵的部分。
他的秧田里以红花草做基肥,播种后十五天到二十天开始施用追肥(人粪尿或硫酸錏)。施肥量依秧田的肥瘦而定,以培育健壮的秧苗为目的。秧田施肥不能太多,秧苗如果生长过旺,容易生秧瘟(稻热病),移植后也容易死亡。去年他的本田里也是以红花草作基肥。他认为小暑前施用一次追肥最好,但不能太多;多了就会使稻子多长叶子。如果以后肥力接不上,就会藁多谷少。他去年因财力不足,小暑前没施肥,所以发棵不算多。在大暑前两天,他第一次施硫酸錏五斤;立秋前二天,第二次施猪厩肥一千二百斤;立秋后三天,第三次施硫酸錏五斤。他去年最后一次施肥是在立秋后八天。这次施肥多少,要看当时稻子生长情况来决定。如见叶色转淡,宜即施硫酸錏五至六斤;如叶稍转淡色,可施硫酸錏二至三斤;叶子颜色正常,可不再施追肥。这次施肥对稻穗的发育关系很密切,施用得当,每亩就可多收一百多斤稻谷;施用不当则穗短,粒子也不饱满,并会延迟成熟期,且易遭螟害、霜害。因此,最后一次施肥最好在孕穗期前的十一、二天。
他根据肥料充裕和肥料不足的不同情况,采用两种施肥方法:第一种,肥料充裕时(他称之为富办法),过小满后两天就插秧,隔二十天就头耥,芒种后七、八天第一次施追肥。以红花草做基肥的,施豆饼二十斤;没有施基肥的,施豆饼三十斤。到小暑前再施豆饼五十斤,大暑前一两天再施猪厩肥一千五百斤。到立秋施肥时,要看水稻生长情况,决定是否施硫酸錏。如果稻的叶色正常,就可以不施。第二种,肥料不足时(他称之为穷办法),过芒种三、五天(一定要过芒种,这样可缩短水稻生长期)插秧。因为没有红花草做基肥,水稻初期生长不好,到立秋(大暑里)必须施猪厩肥,这样才可使稻穗长而饱满。他去年采用的办法是介于两种办法之间的。他的施肥方法,已有多年的事实证明有效,附近农民也多向他学习。如去年长岸村农民薛永修按陈永康的办法施肥,原来只可收五百斤的稻田,结果每亩收了七百斤。二、采用“一穗齐”选种法,
连年选种
他种的“老来青”晚粳稻种,是在十年前从旁人的田里选单穗繁殖出来的。开始他由田间选择一个单穗进行繁殖,第三年普及本田,以后每年继续选种,再经筛选留种。因此,他的水稻的穗长、粒数、产量都在不断地提高(由开始每穗平均一百二十粒,逐渐提高到一百八十粒,最多的有二百七十多粒)。结合其他丰产原因,产量就由每亩六、七百斤提高到平均一千一百四十七斤。他选的品种还具有抽穗齐、耐肥、茎秆硬、抗稻热病力较强、白穗少、出米率高等优点;但有轻微的稻麴病。他说:“稻种年年选,产量年年高。”他目前选出的品种从穗长、粒数、产量、米质等方面来说,已经很好;但他并不满足现有的品种,还在继续不断地选择更好的品种。
三、小株方形密植和浅栽
他插秧时采用小株方形密植办法,每穴按秧苗的肥壮、瘦弱等不同情况,栽植一根到三根。他认为插秧要浅(深度约八分到一寸);插得太深,发棵困难。栽植距离接近正方形,一般株距六寸,行距五寸半。这样可使株行间通风,阳光足,防止病虫害发生。这样,每棵稻株所占面积几乎相等,可以平衡发展,使根向四周平均生长,吸肥均匀,稻棵生长好,肥效也可以充分发挥。株距放宽,除草也容易。株距行距改变成正方形后,和当地长方形栽植法相比,每亩加多了一千零四十穴,可以直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小株密植,比大株稀植每穴分蘖数为少。陈永康田里每穴的分蘖数平均只有九根左右。按理还可以增加。他去年肥料不足,前期施肥就延迟一步,不使分蘖增加,而使所有肥量都集中到稻穗的发育和籽粒的充实上,做到每个分蘖都结穗,并且穗子大,籽粒饱满。他种的稻子的籽实重量,比别人的重的多。当地农民说:“我伲的三十二个稻,一个人挑得起;陈永康十八个稻把子,一个人挑不起。”四、浅水灌溉和“干花湿子”
他曾留心到田间如果灌水过多(一寸五分),稻根上部就容易发生稻脚瘟腐烂(稻菌核病),稻株也容易倒伏。而在高田,由于水浅,这些现象就很少。因此,他就逐年减低灌水的深度。他灌水的深度一般只保持五分,最多不超过一寸。他在栽秧时为使稻苗入土牢固易活,只灌薄薄的一层水,以后逐渐加深到五分;并每隔半月干上三、四天再灌水,直到水稻黄熟期播种红花草时才停止灌溉。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只有在孕穗及灌浆时必须把水加深到八分至一寸。水稻开花时把田间的水排尽,等到田里表土晒有极细的裂缝时才再灌水。“开花放水,灌浆加水”的灌溉方法,当地农民称为“干花湿子”。
浅水灌溉可以增高水温和地温,也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肥料的分解,对于稻根的发育、分蘖的增加和水稻的生长也都有利。适当地排水,可以抑制稻热病的蔓延,并可使老根深扎,新根加多,以稳固稻的植株,还可耐肥和减轻稻脚瘟,茎秆不致发软发黑,稻根也不会腐烂。
×××
陈永康的丰富生产经验,是他三十多年来辛勤劳动精心钻研的成果。他把全副的精力都用在种稻上。例如,他从稻脚发黑而注意到浅水灌溉;从牛生病时用四齿耙翻地而发现深耕的好处;从稻子发育生长过程中,发现分期施肥的合理等,都证明他是经常开动脑筋钻研技术的。但他并不满足他现在这些耕作方法,他还要继续开动脑筋钻研下去。他认为只要有像去年那样的生产条件,他今年的丰产田准备争取收到一千五百斤以上,一般的田达到一千三百斤。他相信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是一定可以继续提高的。
对人民政府的号召,他都是尽先响应。如改用四尺秧田、采螟卵、捕捉螟蛾、选种、换种等。因此,他深深体会到人民政府给他的好处。当他当选为松江县城东区选种模范时,他说:“毛主席解放了我伲,领导我们大生产,我伲才有惬意的日脚(即才有好日子过),今后我伲日脚还要好起来,我
一定要保证把田种好,帮大家研究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增加国家建设和抗美援朝的力量。”陈永康还计划在今年参加互助组。他懂得: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他个人劳力缺乏的困难就可以得到解决。
(编者按:本文系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的“陈永康水稻丰产经验考察报告”略加删节整理而成。)
(附图片)
陈永康和他生产的丰满的稻子
陈永康和同村农民顾友根在田里研究插秧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