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新时期十年金曲榜”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07
第8版(副刊)
专栏:

  “新时期十年金曲榜”观感
吴联庆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读者也许还记得,十年前飘荡于小巷深处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等港台歌曲,曾被视之为靡靡之音,然而,现在它们堂而皇之地跨入了《人民日报》等单位举办评选的“新时期十年金曲榜”之列。众多的通俗歌曲的热爱者,如同一首《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歌曲所唱“历尽磨难痴心不改”,流行歌曲终于赢得了它在大众文化中的一席之地:四十八首流行歌曲和十名通俗歌手被誉为“金曲”和“金星”,并济济一堂地登上了《人民日报》。
物换星移是最朴素的真理。笔者和许多青年朋友一样,也被流行歌曲的大潮所“卷入”。如胡里奥、玛丹娜的抒情歌曲、里奇和杰克逊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以及苏芮、千百惠等演唱的歌,我都喜欢听;在外语学院女学生的宿舍里,见得最多的则是谭永麟和齐秦的照片。因此,当我们浏览“新时期十年金曲榜”时,定会各有一番感触。从《牧羊曲》到《军港之夜》,从《酒神曲》到《一无所有》,从《三百六十五里路》到《夜色阑珊》,清晰地反映出亿万歌曲爱好者的心态。笔者有如下一些感想想和读者作些交流。其一,获奖歌曲中电影、电视剧(尤其是连续剧)的插曲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再次表明流行歌曲和大众影视文化的密切关系。《蹉跎岁月》、《雪城》、《少林寺》、《话说长江》和《红高粱》等影视插曲的入选暂且不说,甚至“白发苍苍”的流浪者唱的《拉兹之歌》和“那顶失落的草帽”仍未被观众忘却,这既让人惊叹影视传播手段的力量,又使人不免惆怅于歌坛的活力和新鲜度不足。这真是“白云悠悠尽情地唱,什么都没有改变”。其二,我国流行歌曲的文化内涵还嫌单薄,歌曲情趣“单行道”的倾向仍较明显。《十五的月亮》、《我的中国心》等歌曲自然是柔中有刚、富有崇高美的佳作。《一无所有》也堪称粗犷深厚、质朴奔放的中国风格,但这样的歌曲所占比例不多,大部分获奖歌曲还是沉浸在“爱的海洋”中。
荣登金曲榜的《大约在冬季》里这样唱道:“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今年的冬季,“金曲”和“金星”的评选活动,体现了对通俗文化的一种引导和选择。那么,在新的一年里,我国的流行歌曲能否走出十字路口,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并赋予丰富的内涵呢?在一九八八年“最后的晚餐”之际,我们寄希望于:明年冬季。
          (原载《新民晚报》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