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在最贵重的商品面前——记在北海灰房子前排队买金饰品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09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最贵重的商品面前
——记在北海灰房子前排队买金饰品的人们
本报记者 魏亚南
北京的北海,晶莹的冰面上有人在滑冰。附近有一栋不起眼的灰房子,窗玻璃用纸糊着,门外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排队,在寒风里等得那么耐心、热烈、执著。来到近前才晓得,原来他们在购买世界上最贵重的商品——黄金饰品。据说,已经卖了一个多月了。
我好奇地打量着这支买金饰品的队伍,其中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有土里土气的,也有穿着讲究的。看得出,大都是成双成对地排在那里;因为这毕竟是一次大的花销,老两口、小夫妻、情侣们自然要同时到场了。加入他们的行列里,听听他们议论些什么?
“在哪儿不好,偏找这么个土鳖地方卖这么贵重的东西,成心叫人受罪。”一位打扮入时的妇女一边把羽绒外套领子立起来御寒,一边发牢骚。
“商店、宾馆漂亮,可有几个能买得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妇女接着说。
“外边卖过吗?在哪儿?我怎么没遇到过?”有人好奇地搭讪,显然是为过去求购不得而惋惜。
“这玩艺儿在市场上露面,少说也有五六年了,我就见到街里珠宝店里卖过,那时1克才60多元。现在可好,145元还难买呢。只怪当时没这个想头,说实在的也没那么多钱。旧社会有人讲究穿金戴银,建国后就没人当回事了,“文革”期间更甭说,金银首饰简直就是罪孽,要不金饰品刚上市时怎么会没人理会呢?想不到现在热到这份儿上。”一位退休工人模样的人颇有感慨。
“还说呢,前两个月商店里的价钱就已经130多元1克了,还是配上各类挂件一起出售的。1条10克左右的24K金项链,带一只翡翠挂件,标价2000元。这叫‘金不够,玉来凑’。就这样,不大一会儿一抢而光。”有人补充道。
“现在商店里根本无货,买金饰品还得走后门。听说,十年来国家黄金产量增长了一倍半,累积比30年总产量还多,光万两黄金县就有20多个,个体采金的更多,也不知这么多黄金都哪去了?”一个像是干部的人插话。
“个人卖金首饰的不少,不知真假谁敢买。我那邻居急着为儿子办喜事,花了上千元买了两只戒指,到金店花钱一验是假的,哭都来不及了。”“我们厂卖过戒指,就装在信封里,谁要谁掏钱,我是没敢买。”两个人一唱一合,对鱼目混珠、销售混乱的金饰品市场感到困惑。
“怎么能分出真假,看出成色的好坏来?”两位年轻姑娘向周围人求教。“不大好鉴别。我只知道黄澄澄闪亮的好,发红的不纯。听说真金用嘴舔有甜味,但没试过。”一人回答,其他的闷不作声,看来金子对这些热心追求者还是陌生的。
“也不知道这儿卖的会不会有假?”不知是谁发出了担忧的声音。
“公家发票卖的总假不了。”
人们问着,答着,议论着,慢慢往前挪。
确实,买金饰品不易。然而,就是这不易,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的。凡是站队的人,手里都攥着一张小票,上面印有第十一届亚运会服务公司的字样和戳子,他们是按着购买券上的时间和地点,到此购买的。据说,这是为亚运会工程筹资特许的经营项目。
一位在单位里抓阄得到这张小票的幸运者说:“我们那里上百人才发4张票,好不容易抓到的票,我怕废了,已经来过两次了。第一次晚来没有买上,今天起了个大早,还是没挨上头一名,不知上午能不能买上。”
“要说人也怪,追求没个止境。刚刚抢着把洗衣机、彩电、电冰箱买齐了,又兴起来买金首饰热。”有人像是自怨自艾。
“要不是该买的都买了,谁买这玩艺。这年头物价没个谱,攒钱是傻瓜,买了金饰品啥时候也不贬值。”这位买主坦率的话,引出了旁边一位老太太的话:“我没几天活头了,买只戒指戴戴,过过瘾。有卖的不买,往后又该涨价了!”
炽烈的金饰品热,递增的黄金价,使买金饰品的人们忘记了风雪的寒冷。看来他们是打定主意,非把金饰品买到手不可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