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滚动的台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09
第8版(副刊)
专栏:

  滚动的台球
谭健
有一位朋友,儿时家贫,颇为寒酸,而今却是腰缠万贯的个体户了,出门小轿车,抽外烟,俨然一副贵族气派。据他自己讲,他现在也是那一方的人物,只要他想办的事,几乎没有办不成的。我知其才智平平,便询其究里,答曰:“我会搞那个外国人叫的什么公共关系。”再往深里谈,不禁使我愕然,原来他的所谓公共关系竟是“手榴弹”(酒)、“二十响”(烟)、“大团结”(钱)之类。
另据报载,一官倒主谋谈吐不凡,每每在酒肉席上谈交易,言必称公共关系,煞是理直气壮。后被盘查,发现有若干行贿的罪证,但他却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护:那都用来搞公共关系了,我自己未捞一个子儿。
南方之桔过江为枳。好端端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公共关系学,引进来本是为我现代化所用的,不期为国人作神来个发挥,便私下“化”了,竟同封建主义的庸俗关系学混为一谈,着实让人啼笑皆非。固然都讲关系,但这关系不是那关系,二者从产生的条件、涉及的对象、手段、效果都风马牛不相及。前者是现代管理科学,后者是为了个人私欲以权经商而采取的不能见人的行为。它们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有人说国人易患生吞活剥之疾,我向来不以为然。我倒觉得国人最会“民族化”。林(纾)译小说文彩斐然,有口皆碑,但民族化得见笑处也能让人捧腹,如形容西人行为举止,便有“拂袖敛裾”一说,岂不知西人着西装,无袖可拂,无裾可敛,非长袍马褂之国人。再如英国著名作家Shaw,GeorgeBernard,若按一般通行的惯例,应该译为伯纳肖,偏有人要民族化,便改译为肖伯纳,的的确确民族化了,姓肖,名伯纳,只差给这位洋人添个字号了。但这样一化,恰恰把姓和名弄颠倒了。
这种不伦不类的“民族化”在日常生活中可谓俯拾即是。近来在城市里卷起的台球风,更是“民族化”得邪乎。台球在国外本是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工作之余,沐浴之后,衣冠整洁地站在雅静的台球室内打上两圈,舒心爽神。一引进国内很快就走味了。且不说那林立在马路旁尘土飞扬的环境,也不说娱乐者夏日那短裤赤膊、挥汗如雨的佛头着粪之举,单说它的功能之转变,恐怕连它的发明者也始料不及,它竟成了一些人进行赌博的工具了。据一位台球摊主透露,就他那个不大灵的位置,日进四五张“大团结”不为多,且成本低,又极省事,只须抽头便是,何乐不为?
擅化或许是我们民族的一个特点?不敢妄断。但我总觉得凡事还是应当讲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方为良策。该化的就化,但不能瞎化、胡化,或者将之涂上了封建、落后、愚昧的色彩。比方引进小轿车,就不必像慈禧太后那样,化作让司机跪着开车;引进小提琴就不必化作用二胡弓子拉弦;引进国际象棋就不必化作走车马路线……
肖伯纳的名字已经约定俗成,自然可以继续叫下去;台球既然引进了,还是应当继续让它滚下去。只是不要再出“关系网就是公共关系”之类的误会。除了新名词、新娱乐,重要的还在于经济的现代化、民族的现代化。没有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恐怕台球之类的“民族化”还会照样滚动下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