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二月好春光——为塞克送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09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二月好春光
——为塞克送行
革新
塞克未能迎接今年的二月好春光,在去年冬末结束了他的82年人生历程。
塞克同志是30年代轰动上海的著名话剧演员和电影明星。现在,70岁以上的人对他还略知一二,年岁再小些的就感陌生了。
1938年11月,当日本飞机疯狂轰炸延安的时候,塞克和冼星海夫妇从大后方来到延安。欢迎会上,群众高声唱起塞克1934年作的《救国军歌》。这歌声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对敌、一致抗战的坚定信念,这歌声的节拍与塞克的心一起跳动,歌者和作者的情感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当晚,毛主席亲自出席宴会,对星海夫妇和塞克表示欢迎。会后,毛主席对塞克说:“留在我们这里工作吧,我们的池子小,还是敢养大鱼的哟!”塞克被主席的诚挚感动,当即决定留在延安。
1939年2月,毛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塞克和星海经过几昼夜的思考推敲,谱写了歌剧《生产大合唱》。全剧三幕九个小曲,格调清新,节奏明快。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戏剧系联合演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中,《二月里来》这首歌,具有江南民歌的神韵,好学易唱,延安的男女老少无人不会哼唱。
1939年8月,塞克的老搭档星海奉命前往苏联,不到半年,星海逝世的噩耗传来,鲁艺师生无不为之唏嘘啜泣。塞克更是悲痛万分,整天面对群山,默默沉思,悲哀中,产生了他的作品《悼念人民的歌手——冼星海》这首歌。对星海的遗孀及女儿妮娜,他都给予可能的关心和帮助。他一生都不忘和星海的友情。如果星海长寿,定能和他合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来。
毛主席很重视塞克的艺术才华,初来时聘他为鲁迅文学院的教授,后又委托青联的冯文彬同志礼请塞克担任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吴雪为副院长。在这期间,延安鲁艺演了《日出》,青艺演了苏联话剧《铁甲列车》,为戏剧队伍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生力军。
1940年,由鲁艺的田方、王滨提议,把塞克创作的在国民党统治区多次遭到禁演的剧目《流民三千万》搬到延安文化广场上演。
这个剧把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苦难和蒋介石反动政府消极抗战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致尽。塞克在上海演此剧时曾多次被国民党审讯、追捕,无一宁日。他曾被国民党5次投入牢房,“十冬腊月喝凉水,点点滴滴在心头”的诗句,就是他坐牢生活的体会。今天,在党中央毛主席身边,他才有了创作、演出的自由,才有了发挥才能的天地!每当回忆这一段生活时,他总是感慨万分地谈到在这块土地上的耕耘和收获,他和毛主席的谈话,他和星海的密切合作及战友们演出与创作的成果……
建国初期,他任东北鲁艺院长,执导了大型歌剧《星星之火》。后来,又配合一打三反运动排演了《跟谁走?》、《识时务者》。
抗美援朝的战火燃起后,他以对朝鲜人民的极大关注和热情,连续两周埋头创作,一气呵成了长诗《大同江之歌》,把朝鲜人民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把声援朝鲜人民、支持正义战争的使命担在肩上。
在北京工作的20多年间,他曾给电影《六号门》、《葡萄熟了的时候》写过歌词,也为电影剧本《红岩》、《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提过中肯的修改意见。
在他任职期内,他参与了电影、话剧、歌剧、舞剧、京剧、评剧等各种类型剧目的审查、修改剧本、排练指导等各项工作。当有人问到为什么在这些剧本上不写他的姓名时,他摇摇头笑了:“艺术家的思想在作品里,而不在字面上。”
是的,塞克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他的思想已深深印入他的作品里,他永远活在他的作品里,活在看过和听过他的艺术作品的人们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