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皆优则无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1
第2版(经济)
专栏:杂谈

  皆优则无优
雨晴
元旦前后,首都许多新闻单位的广告部突然客户盈门。探其缘由,原来一大批电视机、电冰箱荣获各种优质奖牌,想通过新闻机构“媒介”一下。
得了“优”原本值得庆贺。可是,一位国优“三连冠”的企业经理却私下对笔者发牢骚:“这一回评滥了,‘优’也贬值了。”可不是,1988年度全国电视机评比活动,一共有60多家电视机厂入选“一等奖”。假如全国有几千家电视机企业,那么这个比例还算得上“百里挑一”。可事实上,我国的电视机工业不过是个新兴产业,连山东这样经济并不落后的省份,也总共只有一家“彩电”制造厂。就全国而言,像些样子的电视机厂大约不会超过百余家。如此算来,“一等奖”真是不值钱。
什么叫优?拔尖的才算优。这个道理小学生都清楚。如果考题出得太容易,一个班绝大部分小家伙都考99分,以至满分,岂能分出优劣。
由此想到工业部门名目繁多的评选活动,虽然考核的指标五花八门,可真过硬的“难题”不多,结果皆大欢喜。
把关不严,尺度太宽,粗看是工作中的问题,实则反映了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一些评优活动的主办单位,出发点是钱,而不是为了促进企业改善产品质量。有人直言不讳:“多发点奖,就能多吸引厂家参选,捞钱就容易多了。”同样,一些企业也乐于沽名钓誉。出几个小钱赞助一下,请请客,送送礼,轻而易举捞个“名特优新”的桂冠,然后登广告,拍电视,一旦消费者上门,小钱不就变成了大钱!
如此评优,岂不是戏弄消费者吗?皆优则无优,鱼目也能混珠。人们盼望各种各样的评优活动能够少而精,把关能严而细,使评选出的产品个个珠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