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深圳大学有个“实验银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深圳大学有个“实验银行”
本报记者 毕全忠
在深圳大学采访,罗征启校长在谈到教育经费时说:“我不赞成‘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而主张每一分钱要多用几次。”他又说:“我们是尽量这么做的,这方面,学校的学生‘实验银行’起了很大作用。”
钱,用一次就完了,怎么还能“多用几次”?说到学生“实验银行”,我们在深圳大学办公大楼里看到过一块写着“银行”二字的牌子,以为这是工商银行在该校的营业处,没想到是本校的银行。
当了解这个“实验银行”的情况之后,我们就明白“每一分钱要多用几次”,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个好办法。
    “实验银行”成了全校财务的总出纳
深圳大学“实验银行”成立于1984年11月,当时是经济系几名学生作为勤工俭学的一项活动开办的。它以向学校借来的3000元钱作为自有资金起家。第一个存款户头,便是罗征启校长。1985年2月,“实验银行”被中国人民银行深圳支行批准作为一个信用社营业,并领到了营业执照,但校内仍称它为“实验银行”。银行的总经理、各营业处经理和营业员,都由学生担任。开始,只办理个人存款和借贷,后来扩展到办理学校及校内各部门的资金存款和借贷、发放全校教职工工资和学生贷学金奖学金、差旅费预支和报销、师生房租与水电费的收缴等,成了深圳大学财务的总出纳。学校财务部门的工作由此大大简化,不再经手现金。现在,深圳大学的大部分资金都存到了这个银行,行里的存款余额达1200多万,已积累自有资金100多万元,固定资产30多万元。
政府每年按计划拨给深圳大学的教育事业费和基建费共有一千几百万元,此外,学校还有其它计划外收入。这些钱,并不是立即一次用完的。教职工的工资也不都是当月用完的,结余部分要储蓄。因此,每年的教育经费有相当一部分,要在银行存一段时间。以前,这些钱都存在校外的银行。社会上的银行又把这笔钱投放到社会上去使用、生息,实际上是社会占用教育经费去生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挪用”教育经费。这种情况全国都存在,算起来,每年被社会占用的教育经费数量相当庞大。这表明,我们的教育投资效益低,教育经费没有充分利用,这也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一个弊病。如果能克服这一弊病,使这笔钱仍然用于教育事业,就等于增加了不少教育经费。
    由于“实验银行”支援,每建一座宿舍比国家拨款节省几万甚至十
  几万元
“实验银行”主要在校内开展信贷业务。首先是支援学校开办校办企业。这几年,学校向银行借款几百万元,建成了几个效益高、收效快的校办厂,为学校增加了收入。这些贷款连本带利,很快就收了回来。其次是学校基建借款,也有几百万元。政府拨给学校的基建费并不是及时、一次拨给的。如果等基建拨款来后再施工,工期就要拖长;而物价在不断上涨,等到拨款拿到,就要追加资金。“实验银行”的借款,使工程及时进行,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效益。每建一座宿舍楼,由于得到“实验银行”的支援,要比靠国家拨款节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实验银行”开办以来,累计向学校投放基建贷款1000多万元。深圳大学建校的速度和投资效益居全国各校之首,这与银行的开办有很大关系。罗校长说,深圳大学如果没有“实验银行”,很难在短期内建成那么多的校办企业,学校经费将非常紧张。
作为一个金融机构,“实验银行”也参与社会上的同行资金拆借,拆出的资金利息较高。这同样也是充分利用教育经费,为学校生息。
    教职工不在乎“每月几号发工资”,用钱便到银行支取
“实验银行”的开办,使深圳大学的财务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于现金出纳完全由银行办理,学校财务工作大大简化,机构大大缩小。近千名教职工、4000多名学生的深大,财务工作人员仅十来个人,效率大为提高。以前,发放学生贷学金,总不能按期收回,由“实验银行”办理后,全部及时收回。以前,每月发放教职工工资,需投入不少人力,要二三十万元现金。现在,每个教职工在“实验银行”都有个存款户头,每月工资转入每人的户头。教职工什么时候要用现金,都可以到“实验银行”支取,已没有“每月几号发工资”的概念。教职工工资也是教育经费的一部分,作为个人存款存在实验银行,存款余额已达200万元。“实验银行”又把这笔钱用于支援学校办学,等于增加了200万元的教育经费。
“实验银行”的运作,说明教育经费是可以做到“每一分钱多用几次”的。这将大大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界已经提出设立“教育银行”的建议,这无疑是好设想,深圳大学“实验银行”就提供了很好的证明。
    参加过银行工作的学生毕业后,金融机构抢着聘用
最后,还应补充一点,即深圳大学“实验银行”带来的重要效益,是它对人才培养的直接作用。银行是由学生办起来的,至今也全部由学生组成。四个营业处,聘用了近40名学生。现任总经理姚学清刚从经贸系毕业,已在“实验银行”工作了二年多。他说:学生办“实验银行”,学到了金融工作的全部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了“金融头脑”和职业道德。这些学生毕业后,社会上的金融机构抢着聘用,工作后对业务非常熟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