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五彩缤纷的“小气候”——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1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五彩缤纷的“小气候”
——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
罗嘉
漓江出版社气概不凡,1986年底之前,一举推出《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第一批书出齐七本,接着又印行了第二批七本,以奉献给爱好法国文学的读者。法国的各项文化奖,大都在每年岁尾揭榜,而圣诞节向有馈赠礼物的习俗,此时此际,书籍在法国也往往成为一份高雅而具有长久纪念意义的礼品。“漓江”出的头一批书目中,有的就曾荣获不同的文学奖,如杜拉斯的《悠悠此情》,即获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印数破百万大关。
“丛书”的出版说明中,标举以系统介绍20世纪法国文学为己任。从中或许可以获取一个信息,即这套丛书是对译介法国晚近作品零敲碎打、不相统属的一种超越,选择各种倾向、各种流派、各种风格、有影响、有特色的作品,力图造成一种介绍法国现当代文学的“小气候”。第一批书目,介绍的为:莫洛亚的《栗树下的晚餐》,加缪的《正义者》,杜拉斯的《广岛之恋》和《悠悠此情》,尤瑟纳尔的《东方奇观》,萨特的《魔鬼与上帝》,罗伯·葛利叶的《嫉妒》。从选目来看,既着重正宗的纯文学作品,也破除某种框框,选入趣味高雅、可读性较强的读物。
丛书的主编,是研究法国文学的柳鸣九先生。打开书来看,14本书中,有13本是柳鸣九先生做的赏析性的序。
想必主编认为,翻译出来,并不就等于完成了介绍任务。序,确乎不能少。像加缪和萨特等以思想力量见长的作家,你可以把作品从头至尾一字不漏看下来,却未必参透其思想内涵!笔者浏览了一下各序,相信柳鸣九写的序言对读者理解这些来自异域的文字不无益处。而且,序言也未必总是枯燥乏味,令人厌烦的。试看:“无济于事,她的柔情、她的怜爱、她千方百计的提示与启发,她高声的、近乎发狂的呼唤,都无济于事,都不能唤起这个男人的回忆……”你或许会以为是作品的开头,其实是《长别离》的译本序。我们有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批评家等名目,但尚未见有相当于法文prefacier一类的“家”。相信随着《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一批批出下去,当更能看出柳鸣九先生作为“序言家”的功劳。
《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顾名思义,可以推知是一套译丛。第一、二批书目里的作者,有三位是诺贝尔奖作家,多位龚古尔文学奖获得者,三位法兰西学院院士,一位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二位当代法国知名女作家,可谓阵营坚强;但就译笔而言,译者似乎也不弱。有的初露头角,有的名不见经传,多半是一批中年译者。译风不是求其信达雅,便可归入传神一派。虽不能说已粗具个人风格,但已颇能看出不同特点,如有的华丽精致,有的流畅通达,有的浑雄豪迈,有的秀逸清丽,但又都以原作为依归。据悉,这批译者,大都是教学、翻译、编辑方面的骨干力量。法国有些作家爱写长句子,笔者近时看到一本法译中作品,里面一个句子竟达65个字而无半个标点。但这套译丛,句子清通,倒还没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语句。原因何在?有位译者向笔者透露:丛书的多数译者之间,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最长的句子,字数不得超过20字!那么我很纳闷,碰到为了周全而完整的表示一个复杂的意思,不得已要超过规定字数怎么办?答曰:超过20字的,留待二十一世纪以后再去解决!
漓江出版社近年来,在出版国内一些著作的同时,拿出相当人力、物力去译介出版外国文学作品,《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只是其中的一种,这对于开展中外文学交流,无疑是有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