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踏雪访“竹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踏雪访“竹林”
本报记者 李德民
隆冬时节,记者踏雪采访河南省“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巩县竹林村,分析这个村由穷变富、由乱变治的原因。村党总支的同志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在农村开展工作,靠“斗争哲学”不行,靠“金钱万能”也不行,关键要靠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行动,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竹林村党总支下属6个党支部,有74名党员。这个村山高土薄,长期贫困,直到1980年,人均纯收入才87元,风气也不正,有几名村民因违法犯罪被劳动教养,有些党员和干部只顾个人发财,放弃党的工作,党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1983年6月,村党总支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决定:凡是只顾个人发财不做党的工作的党员,不能再当干部,谁愿意带领全村致富,谁当干部。经过选举,1965年入党的赵明恩担任党总支书记,他有技术,善管理,但他谢绝外地高薪聘请,一上任就办起两个工厂。从此以后,竹林除了农业连年增产,还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办起耐火砖厂、化工厂、小煤窑,现在共有19个厂矿,村里的固定资产达1720万元,去年实现产值210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8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250元,大多数村民盖起了新房。全村6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赌博、偷摸、打架斗殴、封建迷信活动绝迹,也没有超生早育现象,180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竹林的党员们认为,看一个党员是不是起模范作用,要看他对待发财和劳动的态度。乡政府规定,根据村里完成产值、利税的多少,评定村干部的工资。按规定,村党总支书记赵明恩和村长李淑转去年每月可以领530元工资,可是他们一个领200元,一个领150元,其他担任支部书记、厂长的党员、干部也相应少领了工资。钱少领,苦活、险活却要干在前面。有一次耐火砖厂该出砖时,突然停电,没法鼓风散热,根据合同又必须按时给买主送砖,赵明恩身披打湿水的旧棉被,手上套着旧鞋,扑进窑膛出砖,烤焦了头发眉毛,脸上烫起水泡。在他的带动下,群众也跟进窑膛,保证按时送砖,砖在大车上把捆砖的草绳都烤着火了。煤矿出现险情,一块巨石摇摇欲坠,矿党支部书记李全章先推开外地的矿工,又推开本村的矿工,冒死排险。党员、干部还坚持每月义务劳动一天的制度,补路、修房、打扫卫生,等等,这一天分文不取。党员有了模范作用,党组织就有了威信。煤矿塌方,急需木料,修路石子不够,党总支和村委会一声号召,村民争先恐后送到。召开1500人的村民大会,一下通知,半小时可以到齐。
为了使党员、干部置于全村群众监督之下,竹林坚持开展“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活动,每月逢“9”开会,内容联系实际,从占公家的便宜到不孝敬父母,生活会上都可以提,而且当场作出处理。有位党员占了公家一点小便宜,群众在会上当面提出,他感到很委屈,理由是有些群众也占了便宜。几位党员问他:“是群众学党员,还是党员学群众?”他思想通了,当场作检查,接受罚款。
最近中央和河南省的领导同志到竹林检查工作,表扬了他们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做法,中组部也在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