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丰收忧思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2
第2版(经济)
专栏:

  丰收忧思录
高淑华 徐先国
“北大仓”有个叫居洪昌的家庭农场,去年播种的5000余亩粮豆喜获丰收。
他所在的黑龙江垦区八五九农场为他算了一笔账:正在收获的4000亩大豆少说可以打36万公斤,加上已经到手的12万公斤小麦,总产值可达35万元,他至少获纯盈利10万元以上。
但这位被称为“种田能手”的“农场主”似乎并不快乐。他1969年从上海下乡来到这个农场,当过统计和农业技术员,还从未像现在办家庭农场这样操心、费力。此时,面对着纯盈利10万元的账,他却另有所思、另有所愁。
居洪昌所在的黑龙江垦区,从1985年开始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土地承包到户、农机具作价转让给职工,职工由过去的单纯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劳动效益明显提高。但另方面,原属国营农场承担的农业灾害性风险、社会负担以及近几年农用生产资料涨价等因素也转移到职工身上,已经兴办起来的16余万个职工家庭农场负担越来越重。
居洪昌从1985年开始成为家庭农场场长,现有拖拉机3台、收割机1台及配套农具,常年雇工14人,堪称北大荒的种粮大户。然而,生产规模越大,承担的农业灾害性风险越大。前两年,他收益基本持平。1987年由于遭受严重涝灾,3000亩大豆几乎绝产,他一下子亏损挂账24.3万元。
今年居洪昌虽获丰收,但即便将现有的固定资产——价值13万元的农机具全部加上,正数与负数相抵,绝对值仍是个零。4年的血汗等于白流!
居洪昌在急切地盼望着改善生产条件,以增大农业保险系数。因为他承包的耕地属乌苏里江低谷沼泽地带,十年九涝。但目前他所在的黑龙江垦区有这样的易涝地达800多万亩、易旱地1200万亩。要改善这些耕地的生产条件,不仅刚办起的职工家庭农场无力办到,就目前的国营农场经济实力看,也无法办到。一方面,国家给垦区的农业投资在逐年减少。“六五”期间,国家预算内平均每年给垦区的投资,已由“五五”期间的1.5亿元减少到0.72亿元。去年只有0.5亿元,还把原来对农业的预算内拨款改为贷款。另方面,国家对农垦企业核定的流动资金缺口达7亿元。使得多数农场维持简单再生产已很困难,改善生产条件实在力不从心。
威胁着居洪昌家庭农场的不仅是农业灾害性风险,还有日益加重的社会负担和农用生产资料没完没了的涨价……
国营农场不仅要进行生产建设,还要进行政权和社会建设。仅1987年黑龙江垦区的101个国营农场承担的公检法、民政、人民武装、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等政策性、社会性负担就达3.3亿元。家庭农场每亩上交的利润、税金,费用高达24.02元,与黑龙江省的农民亩负担相比,竟高出15.12元。
尤其是近几年农用生产资料涨价,不仅吃掉了粮食提价给家庭农场带来的好处,而且使农业综合亩成本由1978年的28.5元提高到1987年的61.24元。
江川农场有个叫王金的家庭农场,去年有300亩耕地弃而不种。原因是春涝重整地难,过了高产期还未播上种。如果种上非亏损不可。一位农场干部说,过去种地不管盈亏,现在商品生产,明知亏损谁愿种?前进农场有个拥有2000余亩耕地的开发性家庭农场,打算秋收后卖掉全部农机具,另谋他业。
值得庆幸的是,居洪昌还没有离土弃农的打算。他想再碰碰运气,并把全部希望寄托在1989年,盼着今年的“天时、地利、人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