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科技兴冀以教育为本 河北农村教育培训求实用讲实效 四年培训在乡中学生和退伍军人1300万人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科技兴冀以教育为本
河北农村教育培训求实用讲实效
四年培训在乡中学生和退伍军人1300万人次
本报讯 记者王溪元报道: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在为“争取今年农业丰收”动脑筋,最近邀请各地科协、团委、妇联、教委、农业等部门100多位干部聚集唐山,明确“科技兴冀”、“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
河北省的同志认为,当前农业生产存在很大矛盾,除人多、地少、资金少、水资源少之外,还面临着这样的反差现象:对农产品需求猛增而农业产出不足,农业生产必须尽快实现现代化而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与此同时,广大农村每年有大批初中、高中毕业生升不上高一级学校,高中毕业生能升学的只占毕业生总数的20%左右,而另外的80%则成为“在乡中学生”。这些仅受过普通中学教育的青年,普遍缺少实际生产的知识和能力。此外,河北全省每年还有大批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如果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即“在培”,使每个人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再通过他们把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辐射到其他农民中去,显然是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矛盾的有益之举。否则,将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仅教育投资的浪费就十分可观。据测算,培养一个中学毕业生,国家和地方平均要投资3000元。
自1984年以来,河北省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方法,已对各地在乡中学生和回乡退伍军人进行技术培训1300万人次。
受过培训的人员,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一些经过培训的在乡中学生和回乡退伍军人,自家富起来后,仅去年一年就为贫困户帮工50多万个,为社会办教育、修路、建桥、打井等公益事业捐款122万多元。
为什么普通学校不断有人退学,而“在培”工作又这样具有生命力呢?这好像正是对我国原有教育体制提出的挑战。丰南县侉子庄镇技术学校大专班的一位学员说:“我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进了镇办企业,后来工厂送我到这个二年制的大专班来培训,给工资,还有奖学金,我们当然得好好学。”这位学员的想法具有代表性。“在培”使在乡青年觉得有奔头,甚至使正规大学的学生眼馋。
为什么农村肯出钱搞“在培”呢?这项工作的主办单位之一——省科协的干部说得好:“凡是最肯出钱出力的地方,那里的干部都是精明、有远见的。”“在培”工作搞得很出色的丰南县侉子庄镇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智力投资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生产性投资,是长远起作用的投资。”这个镇从1984年办起了职业技术学校,分别设有中技班和大专班。他们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三实”原则,几年来培训了企业职工和务农劳力5400多人。一个镇有这么多人才充实到农田和工厂,结果会怎样呢?事实是:侉子庄镇粮食平均单产已达400多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72%;乡镇企业的总产值,由1978年的8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万元,人均收入比1978年提高了10倍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