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吐鲁番的葡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吐鲁番的葡萄
本报记者 朱碧森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关牧村甜美的歌声,曾飘进千家万户,让人们听其声便似乎闻到了吐鲁番葡萄的香味。
正像歌中所唱,维吾尔族群众款待客人少不了葡萄。葡萄收获的季节,我们来到新疆吐鲁番市葡萄乡,沿街走去,但见路边家家户户的院子都是葡萄绿荫。走进维吾尔族农民沙达尔沙迪克的家,几位老妇人和年轻姑娘正在葡萄架下乘凉,她们的头顶上一串串晶莹的葡萄甚是诱人。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古约汗热情地请我们坐下,她女儿立即站到凳子上,剪下葡萄盛在盆子里端到桌上,请我们品尝。问起庭院里栽的葡萄每年可获得多少收入,女主人摆摆手说:“这里种的是马奶子葡萄,不卖,只留给自己吃和招待客人。”她自豪地说起,去年春天葡萄刚上架时,土耳其的总统来参观过,还和她一家人合了影。为证明此话不虚,她领我们进到房间里,指着墙上镜框里的一张彩照让我们看。
葡萄沟位于横亘吐鲁番盆地中央的火焰山的东面,是火焰山的一条峡谷,全沟长8公里,宽不到1公里,种植了好几十种葡萄,每年能产数以百万公斤计的鲜葡萄。遍地生长的葡萄,就像流淌在火焰山坡的一股清泉,赐给人们以清新凉爽。因此,一架架葡萄,除了食用,还有一种功能,就是供人们乘凉。你可以见到家家的葡萄架下,都摆着椅子、桌子甚至小床。夏夜,人们几乎都在这儿歇息。要知道,火焰山得名,不仅仅因为它的赤峰秃岭呈赭红色,在阳光照射下如燃着熊熊大火,还因为吐鲁番的气温确实高,一年有5个多月的夏季,气温超过40摄氏度的在40天以上。葡萄沟自然成为避暑胜地和品尝葡萄的最好场所。
葡萄的经济价值很长时间似乎被忽略了。尽管吐鲁番地区种植葡萄的历史悠久,北凉时(公元424—441年)就有了记载。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出土文献中,曾发现有任命专管葡萄地用水的官员的文件“功曹条任行水官文书”。但葡萄生产的发展速度极缓慢,除了历史的、地理的原因(诸如交通不发达,鲜葡萄无法输出等),人们对葡萄价值的认识是否也存在偏差而限制它的发展呢?仅从品种看,诸多品种中,只有无核白葡萄及其变异品种大无核白和长无核白是可以制干的,大多为鲜食,近年才引进了一些酿造品种如北醇和白羽。解放后,葡萄生产发展速度不能说快,“文革”10年更是跌入低谷。直到1977年,葡萄干收购量还很少,商品率极低。有的村子农民要品尝一点葡萄干,还得靠国家返销。新疆的8个少数民族中,维吾尔人的商品观念最强,但恐怕也是近几年才充分显露出来。1979年吐鲁番地区建立了葡萄生产基地,吐鲁番葡萄在商品经济中开始展示了独特的风姿。仅据1985年统计,7年间就生产葡萄酒39513吨,葡萄罐头3013吨,收购葡萄干19753吨,其中出口6073吨,还出口了7099吨鲜葡萄。
我们又向乃斯尔家走去。漆成蓝色的砖墙,敞开的大门,院子里葡萄架浓绿成荫,院子中间围有低矮的花墙,墙旁摆几张行军床,中央两张长方形条桌,案上摆满了招待客人的食品。后院有3个妇女在筛选麦子,看样子身份是儿媳妇。她们不时抬起头回答我们的问话,但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活。有位随行的同志建议在院子里放一会儿烟雾,以便使拍摄的葡萄照片效果更佳,遭到了婉言拒绝:“这会把葡萄弄坏的,刚才有个外国人来,提出要给葡萄泼上水让他拍照,我们也没答应。”我心中暗喜:好客的葡萄沟主人也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了。现在葡萄沟的庭院除种植鲜食的葡萄品种外,大多还种可制干的无核白。有一家主人告诉我,仅这一项一年收入700多元。我好奇地钻进一间“群结”,满屋木桩,只见垂挂在木桩上的一串串葡萄干,绿中透黄,闪着晶莹的光泽。
(附图片)
图为吐鲁番维吾尔族群众的庭院。 董贵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