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农”的位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3
第2版(经济)
专栏:漫话

  “农”的位置
雨晴
去胶东采访,好客的主人硬要我去乡镇转转。
在莱州市郊的一个乡,一幢幢气派的厂房拔地而起,机器轰鸣,令人难以分清这里到底是城市还是乡野。可当地人士说:“分得清。天一黑就知道了。”
夜来了。乡镇企业的灯火如天际之群星,而农民的屋舍却漆黑一片。
原来,不单农户入夜灯黑,电视无影,就是水浇地的电源也常被工业拉断。说一点电不给也有些冤枉,只是那油珠似的电流通常夜半三更才断断续续流到田头。有位乡村业余漫画家拿出一幅“自嘲像”,只见他顶着月牙,裹着棉被,守在水泵旁,喃喃自语:“啥时给电?”
从这个小镜头,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农业被挤到了犄角旮旯。
农业的位置应在何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重视农业,就饿肚子,这个道理用不着想也可以感觉到。
不过,要真正认识农业的重要性,用肚子去感受,毕竟不如用头脑去深究。当前,治理经济环境,遏制过高的通货膨胀率,首先需要农业基础坚实。假如农产品紧张,吃的、穿的就会价格不稳,全社会支付劳动力的费用就会上升。劳动成本提高了,所有商品也必然跟着涨价。笔者曾与一位工人闲聊,他一边抱怨物价太贵,一边不满本厂的产品价低。他说:“再不调价,我们厂的奖金就发不出了。光靠基本工资,吃的肯定不如过去好。”其实这牢骚就曲折地反映了通货膨胀链条中工农产品价格互为因果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不稼不穑,胡为餐兮”。我国耕地只占全球7%,却要养活世界近1/4的人口。那种只顾多办工业,多赚钱,而不怕亏了肚皮的做法,极而喻之,颇似“拔着头发想上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