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十年改革 十年巨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3
第5版(理论)
专栏:

  十年改革 十年巨变
禹作敏
六个大变化
天津解放40年了。在这40年中,我们大邱庄的历史截然分成两段:前30年和后10年。前30年寻富不能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这10年,求富真致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变化。简单说来,有六个方面:
第一,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前30年累计1250万元,而1987年达2亿元,1988年超过4亿元,比前30年增加30多倍。前30年,年平均纳税1万元,1987年是997万元,1988年1000多万元,增加1000多倍。前30年,纯收入总计723万元,1987年是4145万元,1988年约7500万元,增加近10倍。
第二,工业形成了企业集团,农业形成了规模经营。现有4个工业公司,150多个工厂。三个公司产值上亿元,一个产值8000万元。农业,4400亩地,1978年产粮120万公斤,1988年产粮240万公斤,增加了一倍。
第三,文教事业大发展。过去,我们村50岁左右的人基本上没有文化。现在,30岁左右的青年都受到了9年制义务教育,达到了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全村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幼儿园、中小学。
第四,人民生活大提高。历史上从来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前几年就已彻底解决。现在普遍达到小康水平,吃穿住用花都很好,各户存款达千万元,原来的光棍都找到了对象,老年人生活都有社会保障。
第五,穷村成了新城镇。过去村里街道高低不平,住的全是破土房。现在的住宅,有四合院的大瓦房,有高层单元式的楼房和小别墅,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村里几十条大街小巷都是柏油路。
第六,人的素质大提高。过去人们最大的本事是抬大筐,受大累,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是代代本行。而今种田人干工业,干商业,搞商品经济,庄稼汉成了企业家。我们村当经理的有10人,当厂长的有100多人,有5人被评为天津市的优秀农民企业家,有1人被评为全国最佳农民企业家,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厂长。学经济、学科学、学技术成了很多人的追求。
    变化来自改革,改革才有变化
来参观的人总是问:“大邱庄为什么会在10年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的回答: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变化来自改革,改革才有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解放。没有这一条,也没有大邱庄的今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3个10年,第一阶段是土改和合作化,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有改善,农民求富奔富。第二个阶段搞“瞎指挥”、“穷过渡”就不行了,给生产力带来破坏,给群众带来灾难。第三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祸国殃民。整整10年,生产得不到发展,生活得不到提高,日子一天比一天紧。为什么?在农村,就是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恐资症”造成了“批富风”。那时候,把富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把穷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穷则革命,富要变修。穷则光荣,富则可耻。穷是歌颂的事物,富是打倒的对象。“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荒唐到了何等地步!那个时候,在农村批富,是从3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批“唯生产力论”,使人们误认为搞生产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把真理说成谬误,在人们的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其次,从组织上打击那些发展生产的带头人。一大批带头致富的干部被批斗,受处分,被整下台。第三,从实践上堵住了农村致富的门路。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堵塞一切进钱的渠道,凡是和钱沾边的统统被当成资本主义,一切正当的工副业经营都被看成资本主义尾巴。不仅如此,江青还号召学小靳庄,3个月时间,1200整半劳动力产生了860名演员队伍。儿童跳,青年唱,妇女演,老头老太太也登台耍。谁能上台演节目,就给谁记10分。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有心思搞生产呢?农村经济怎么能不大伤元气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使人们的思想获得大解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大家过富裕幸福的生活。搞社会主义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要通过生产致富。生产发展了,物质财富增加了,大家才能过舒坦的幸福生活。这次会议为我们农民指明了致富的方向,打开了致富的大门,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0年,就是我们大邱庄改革致富的10年。
    第一个改革:发展乡村工业
过去一个长时期,在农村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粮为纲”,这两个纲在农村老是“穷折腾”,也把农村“折腾穷”。所以我说了两句话:“以阶级斗争为纲,抓得人心慌”;“以粮为纲,搞得穷当当”。这两个“纲”,归结到一点,就是只能搞单一经营,不许搞多种经营。要致富,就得改掉这两个“纲”。因此,我把发展乡村工业,看成是10年来大邱庄的第一个改革。
事实也已充分证明,没有乡村工业的发展,农村确实是富不起来的。我们大邱庄1979年到1987年这9年的工业和农业产值对比,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这9年的总产值近4.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4亿元,占92.6%;农业产值近700万元,占1.3%;商业900多万元,占2%;其它行业1900多万元,占4.1%。试想,如果单一搞农业,每年平均产值只有70万元,靠这70万元农业产值,大邱庄3000多父老兄弟姐妹能富起来吗!
大邱庄的乡村工业发展这么快,除了搞得早和一些特殊机遇外,从一般的条件说,主要是比较充分地发挥乡镇工业比之旧体制下全民所有制工业的特殊优势:一是真正的自主经营,二是真正的自负盈亏,三是比较好地体现按劳动和效益分配,四是市场调节,市场竞争。乡镇企业发展神速,不能一概说成是靠不正之风起家的。乡镇企业有独特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分配机制,这是它的优势所在,是它具有生命力之所在。
当前,我们大邱庄的乡村工业和全国乡镇企业一样,又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和考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企业改革,这意味着城市企业将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商品经济的轨道,国营企业的能量和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出来。面对这种新的竞争形势,我们要正视矛盾,分析问题,拿出新的招数。从大邱庄的具体情况说,今后要逐步实现两个战略性转移:一是逐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逐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要依靠科学技术,使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效益更好。
    第二个改革:切实加强农业基础
大邱庄搞工业,招来了很多议论,甚至风险,其中一条,就是说大邱庄不重视农业。改掉“以粮为纲”,搞工业,不理解的人更多。
我的看法,改掉“以粮为纲”,并不是说不要重视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984年以来的农业徘徊及近几年某些农产品的供应紧张,说明农业这个基础只能加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发展乡村工业与发展农业二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实际上,不发展乡村工业,农业也很难发展起来。大邱庄发展乡村工业,不但没有影响农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业,包括粮食生产有了显著的增长,工业和农业都得到共同发展。
在乡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上,10年来,我们向农业投资几百万元,建成中小扬水站5座,防渗渠道4700米,地下输水管道2000米,支斗渠47条,遇上大旱,全村耕地只要5天就可普浇一遍。这几年,全村购买拖拉机24台,联合收割机5台,玉米收获机2台,各种配套机械41台,粮食生产和场上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3000亩小麦,7天可以全部播完,4天可以收完。3000亩玉米,15天可以完成收获、脱粒、秸秆还田的任务。由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原来务农的1200名劳动力,90%以上已转移到工业、商业和文化方面。
在农业体制上,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改革。由于大邱庄乡村工业起步早,已形成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加上农业建设有一定基础,我们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没有实行包产到户,而是走规模经营的道路,但在管理方式上仍然实行“统包结合”的办法。第一步是把11个生产队划分为25个作业组,由组长承包经营和管理。第二步是把土地相对集中,由种田能手组成几个组承包经营和管理。第三步,随着农机服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田间管理则由几十个种田能手承包经营和管理。现在只有9个劳动力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整个农业由农业公司经营。
大邱庄的农业,走集约经营的道路,发展也是很大的。10年前,粮食总产120万公斤,1988年240万公斤。另有果木树300亩,园田100多亩,鱼苇塘2300亩。近两年,又新开荒地1400亩,农业的前景是十分诱人的。
    第三个改革: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过去落后的穷泊洼变成了现代的新农村,过去的庄稼人变成了企业家,反映出人有多么巨大的潜能,也反映出这种巨大潜能的较大发挥。大邱庄的巨大变化,是这种潜能迸发的结果;而这种潜能的发挥,既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改革的积极成果。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呢?
在分配上要打破大锅饭,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分配结构。过去的集体经济,搞的是封顶又保底的工分制,多劳不能多得,少劳不能少得,谁还会有劳动积极性?所以,讲改革,就要彻底改掉大锅饭,真正实行谁多劳就多得,谁少劳就少得的原则,敢于拉开档次,奖勤罚懒。我经常讲的两个例子,一个是马德良,1983年承包137亩耕地,当年产粮49000公斤,按承包规定应得报酬15500元。敢不敢兑现?我们不但如数兑现,还另外奖励他1000元。一个是禹作安,承包18亩地,产粮1580公斤,应得款525元,在全村收入最低。因为没有完成承包任务,还罚了他148元。两个人的收入相差近30倍。这是真正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彻底打碎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大邱庄的分配原则,是“联产到劳,累进计奖”。行业不一样,工种不一样,承包指标不一样,但是基本工资都差不多。谁完成承包指标,谁就可以拿到基本工资,超额可以拿奖,超额越多,得奖越多,拿的钱也就越多。
在经营体制上,大邱庄的一套办法,归结起来是16个字,即“统一经营,专业承包,联产到劳,累进计奖”。再具体说,就是三个字,“统、放、联”。“统”是指由总公司统一经营,生产资料归公司所有,发展规划、经营方针和办法由总公司制定。“放”就是放权,总公司对分公司放权,分公司对总厂放权,总厂对分厂放权,使各级都有经营自主权。“联”即利益联到身,使人们的劳动和报酬相一致,人人都能得到与自己贡献相符合的劳动收入。这一套制度,使得个个生龙活虎,特别是经理、厂长们,人人都树立起牢固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个宝。竞争出人才,竞争出技术,竞争出效益。在商品经济的风浪中竞争,好比逆水行舟,想松懈也不敢松懈。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改革之所以要坚持、改革之所以有希望之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