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引黄灌溉济卫工程试水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3-27
第2版()
专栏:经济生活简评

引黄灌溉济卫工程试水成功
黄河下游平原省境内的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已在三月十二日试水成功,四月间将正式放水灌田。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黄河下游引水灌田,使黄河下游变为利河的一个伟大开端。
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是在黄河北岸、京汉铁路黄河铁桥西侧建筑引水的渠首闸;从渠首闸向北,沿京汉铁路到新乡附近的卫河,开一条长约一百华里的总干渠;从总干渠再分出四条干渠。这个工程全部完成后,可以灌溉新乡、获嘉、延津、汲县的三十六万亩到四十五万亩农田,并可以从渠道引入黄河水量接济卫河,使卫河在枯水期间也能经常保持二百吨汽船的航运。
这个工程原计划要在一九五三年完成。去年七月,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为了配合今年粮棉增产运动,把这个工程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要在今年四月放水,首先灌溉二十三万亩农田。从去年八月开始动工,到去年年底,在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处和数万民工的辛勤努力下,第一期工程已全部提早完成,保证了今年四月按期放水。
黄河下游因上游流水湍急,挟带泥沙倾泻而下,极易淤积;加以在过去长期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统治下长久失修,因此一向被视为害河。特别是在平原和河南境内,过去是黄河为害最严重的地段。这一段黄河堤岸,素有“豆腐腰”之称。过去黄河七次大改道,都是在这一段决口的。由于这一段黄河堤最易决口泛滥,加以河槽每年变化很大,引水不易,因此要在这一段开渠引水,灌溉农田,过去一向视为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在人民政府成立以后,黄河的这个历史面貌就完全改观了。自从一九四六年这段黄河被人民控制后,由于发动两岸农民群众加意培修,便没有发生一次大的灾害,全国解放后特别是在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放水后,广大农民可以利用黄河的水灌溉农田了。这个工程不仅将使新乡附近变成一个沟渠纵横的丰饶的粮棉产区,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
一条真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即使像黄河这样的一条千年害河,也是可以使它变成为服务于人民的利河。
严防麦叶蜂为害麦苗
最近平原省濮阳专区滑县道口镇的麦田里发现大批麦叶蜂(又名小黏虫),当地群众一天内就捉到数十万个。这种虫一九五零年曾在北京市郊区和河北、山东的局部地区发生过,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因此,河北、平原、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主要产麦区应即严密检查,进行捕蜂、采卵和灭除幼虫的工作。
麦叶蜂是一种黑色小蜂,胸部红黄色,体长三、四分。幼虫青绿色,头黑色,长大时体长六、七分。它们头年由虫成蛹,在土下越冬,在第二年三月中下旬化为小蜂,在麦叶上锯孔产卵,边锯边产,沿着叶的脉旁侧连成一串,经过十天或十多天,孵化成幼虫。幼虫在四月初到五月上旬吃麦苗。最初虫体不大,食量有限,为害不显著。以后虫体渐大,为害逐渐严重。它们白天躲在麦秆下部或蜷伏在近根的土中,夜晚出来吃麦叶(在阴天的日间也会出来吃麦叶),因此容易被人忽视过去。四龄以后,食量加大,为害很烈,这时防治,费力大,收效小,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损失。防治方法是:(一)经常严密检查。(二)用捕虫网兜捕小蜂。(三)采毁有卵的麦叶。(四)黄昏时拿簸箕托着麦苗中部,用扫帚把虫扫入箕内,边走边扫,连日进行。在麦苗矮小时(没有抽茎),可用木柄绑在簸箕上,向麦苗上部推捕幼虫。(五)白天在麦苗下部或近根部分捕杀幼虫。目前各地必须严密检查,如发现这种害虫,就应迅速发动群众,充分运用当地群众创造的各种方法来消灭这种害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