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从“黑老鸦”到“花蝴蝶”——郑州三友鞋厂厂长王金铎的经营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4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黑老鸦”到“花蝴蝶”
——郑州三友鞋厂厂长王金铎的经营之道
本报记者 李茜
“全国有3亿儿童,童鞋利薄难做,别人不愿干,我们干!”从来没有生产过童鞋的郑州三友鞋厂推出一双双造型新颖、神态憨稚的儿童保健鞋和童棉鞋、棉靴系列产品。
“老年人是历史的奉献者,该让他们脚上舒适,行走轻便!”“三友”捧出一双双舒适、防滑、素中有俏的老年健身鞋。
“青年人代表着时代的脉搏,该把他们打扮得更漂亮!”款式新颖的新潮健美鞋又在这个厂诞生了。
洁白轻软的护士鞋,轻盈兼能除臭保健的纺织工人鞋……脱颖而出。
“三友”鞋厂多年一成不变的“黑老鸦”,一跃而为色彩斑斓的“花蝴蝶”,纷纷扬扬飞向全国各地,每次订货会客户爆满。他们生产的儿童保健鞋系列产品,荣获国家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老年健身鞋和轻便鞋,在第二届全国老年人生活用品展销会上两天就争购一空,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产品。
郑州三友鞋厂的这个变化,是逼出来的!
有40多年历史的三友鞋厂,1980年跌入了它诞生以来的谷底,商业部门宣布不再包销他们的产品,仓库里布鞋堆积如山,占用了全部流动资金。工人手中没活干,口袋里没钱装,坐在那里发牢骚,埋怨做布鞋没前途,吵嚷着要改行,整个工厂在贫困中挣扎着。这对刚刚走马上任的王金铎,无异是当头一闷杆。
船究竟湾在哪里呢?王金铎不问市长问市场,他同本厂的另外两位厂领导和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兵分几路,到东北、西北、西南和江南一带,对布鞋的供需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老人鞋和儿童鞋式样陈旧,色调单一,规格不齐,买鞋难的呼声不绝于耳。他果断地提出,按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职业和消费层次开发新产品的生产方针,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王金铎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饥饿夺去了母亲的生命,11岁他就跑到解放区,穿上军装当了兵,一干就是20年。1969年转业到三友鞋厂任干事。为了尽快由“外行”变“内行”,王金铎挤时间跟班劳动,学习制鞋技术;他还像蜜蜂采蜜一样,研究企业管理、销售知识,以及绘画、美学等等。他每天抽时间阅览多种报纸,从中了解信息。他任厂长的第3年,原料缺乏,报纸上登载,“SBS”热塑性橡胶在江苏诞生,他欣喜若狂,第二天就买票去江苏。火车把他送到目的地,又把他拉回郑州,行程2000多公里,包括买票、交涉业务,背回20多公斤材料,送到进行试验的机器上,总共用了42个小时。经过反复试验,“SBS”热塑性橡胶旅游鞋终于试制成功,1985年通过技术鉴定,使这个厂的产品上了一个新台阶。
布鞋不是像彩电、冰箱那样的紧俏商品,千百个企业生产,千万家店铺经营,哪怕你的产品是第一流的,经销单位不进货,也不能同广大消费者见面。王金铎把生产搞上去的同时,眼睛瞄准经销单位,提出诚招天下客,处处给客户方便的经营方针。他在订货会上宣布:经销“三友”的鞋,凡属质量问题,不论何时进的货,一律保修保换;对百货商店或公司按签订合同进货的商品,如当地不适销,工厂及时予以调换,绝不占用买方的仓库或积压资金。厂里有人担心经济上受损失。王金铎说,这样做可以逼着我们重视产品质量,增加适销产品;同时解除商业部门后顾之忧,使他们大胆进货。果然,他们给外地一个商业单位调了一次货,换回来的是更多次大批进货。
“三友”诚招天下客,眼睛不光盯着大客户,对个体户也处处提供方便。王金铎认为个体户可以灵活快速地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而且能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给工厂。王金铎考虑到三友的厂址距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较远,个体户从工厂购货后挤公共汽车不易,雇车运送也难。于是就添置了三轮车、汽车,专门为个体户送货,从一人一箱至几十箱,都免费送至指定的站点,这样的做法他们已坚持了6年,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个体商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