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人间最贵是真情——南昌市聋哑学校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人间最贵是真情
——南昌市聋哑学校见闻
本报记者 赵相如
“丽丽又把粉笔放在本子上。”黑板上写着这么一个句子,同时挂着5张画。教室坐着20个学生。这是三年级的语文课。
南昌市聋哑学校的吴老师左手伸着5个灵巧指头,做着各种拼音字母的手势。教普通学校二年级学生不过几分钟的事,可是对三年级的聋哑学生,吴老师得教半堂课,体力精力的消耗很大。
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聋哑学生对抽象的知识很难接受,他们需要形象、图画、手势、理解和爱。
聋哑学生知道自己残缺,因而自尊心特强。记者在学校随意走了一下,看到这些学生一个个眉清目秀,穿着时髦,长得结实。他们互相之间用手势表达感情,见到生人过来,即瞪着双眼注视你,不打手势,挺起胸走开了。休息时间,他们愿意在学校里和同学有玩有笑,不愿在家。最了解他们的就是老师了。学校开了一门律动课,训练有规律的动作,练体育、学舞蹈,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
几个10岁左右的学生外出,见一辆自行车没锁,停在路边,便一起推上车去玩了。玩完后把车放到学校停车棚里,准备下次再玩。老师发觉了,马上把车子送派出所,转还车主。派出所把这几个学生叫去,他们又急又气又怕,抓耳挠腮比划。这可把班主任急坏了,一边得向派出所解释,学生并非真正偷车,他们的心里还没有形成“偷”的概念,他们只是贪玩;同时又得批评这些学生,告诉他们这不是好学生该干的。聋哑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动了派出所警察,同时也使学生把老师当作自己最亲近的人。
聋哑学校是八年一贯制。到了七年级,就给他们上缝纫课,上图画课。记者看到一些学生在老师指点下缝制的校服,很漂亮。也看到学校会议室里挂着学生画的油画,画得也不错。这个学校前几届的学生毕业后,南昌市民政局尽力在所属工厂里安排工作。但最近这一届还待业在家。
在聋哑学校走了一圈,也看到一些问题。这个学校没有图书室、活动室、语言训练室。278名学生只能在一个篮球场内活动,空间显得窄小。12平方米的教师办公室,每间要坐8个人。背靠背坐的教师,谁要打开抽屉,背后的那位就得站起来让。学校的餐厅是一级危房。有一幢学生宿舍楼,被区里定为一级危房,而市教委来查后说,有的学校还有更破烂的,它便成了三级危房。学校里办公经费严重不足,上级发下的办公费光付水电费都不够。另外,教学手段也相当原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