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7
第1版(要闻)
专栏:

  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形势
辽宁大学校长 冯玉忠
大家都关心形势,都在议论形势问题。我们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应该是高层次的。要从历史的角度、全球的角度观察社会、分析形势。通过对形势的分析与研讨,振奋我们的精神,增强改革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形势教育,30多年来形成的老套套,人们不爱听了。所以,形势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也应改革。要通过研讨,提高我们的观察力;要出新思想、新观念。不但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还应对社会有所贡献。
形势问题很广泛,包括经济形势、政治形势、思想形势以及国际形势,等等。我主要谈谈思想形势,中间也涉及到一些经济形势和理论观念问题。
对人们的议论、牢骚、民谣、顺口溜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用“旧观念”堵人的嘴
让我们从国民心态谈起。
今春以来,人们的议论、牢骚很多。民谣、顺口溜也不少。怎么看待?怎么分析?这里边学问很多,很值得用心思考。
据我观察,公民的议论、意见大体可分五类。
一是因为党政机关存在腐败现象,公民有意见、有牢骚。除少数不负责任的误传以外,对这类意见应该认真听取。在很多问题上,它反映了公民观念的转变和觉悟的提高。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空气正在浓厚起来。这是公民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因此,中央已经采取果断措施整治腐败现象。
二是因为决策失误或工作有缺点,公民有意见、发议论。这表明群众的参与意识在增强,是好现象。应该认真听取公民的批评、建议,健全政府的决策程序,改进政府工作。
第三类,不是工作问题,更不是作风问题,而是因为透明度不够,缺少双向信息传递,公民不了解真情,有误解。出路是加强透明度,改进我们的信息传递工作。
第四,由于改革旧体制,利益结构调整,使一些人的心态失衡,因而有怨气、发牢骚、编民谣。
第五类则是属于思想观念问题。由于观念陈旧,对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新事物,看不惯、不习惯;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消极现象,用旧观念看,越看越严重。因而意见、牢骚成堆。有些民谣的内容“鲜明”地反映了观念的陈旧。
不过,在对待观念问题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不可一听意见就用“旧观念”堵人的嘴;二是不能说只有你存在旧观念问题,我没有观念问题,我是教育你的。万万不能这样做。所以,我主张形势问题大家都要平等地研讨。
现在是真正显示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和价值的时代,政治工作者不该有失落感
上述五类意见、牢骚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据我观察,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或积木式的,而是混合型的。往往腐败现象、物价上涨是“引爆点”,在观念问题上结扣,从而形成一种矛盾、一种困惑。就是说,由于旧观念作祟而造成的议论、怨气、牢骚,是大量的、普遍的。这就对我们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们转变思想观念是当务之急,也是目前进行形势教育的重要内容。或者说,所谓形势教育要从“这里”入手。就这个根本意义来讲,当今时代是呼唤思想家的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工作,乃至我们文科各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内容,从来也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和有趣味。试想,当今有多少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问题,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来思考、回答?这是真正显示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和价值的时代。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来研究。这是既艰巨又高尚的事业。政治工作者怎么会有“失落感”呢?实在不应有!
如何观察形势呢?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要有四个标准。
用生产力的标准看形势,这要有比较观,但比的目的不是让人们“知足”,而是要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一、用生产力的标准看形势。这要有比较观。但比的目的不是让人们“知足”,而是要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我不想罗列统计数字,那是枯燥的。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实践”中都能看得到、体验到的事实谈起。
我们的改革号称十年。但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只有五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头五年,举国上下,主要是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当然这也是改革。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大面积推广是1983年,城市改革试点1984年开始。五年的改革,使我们的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城市和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用生产力的标准看形势,我们是理直气壮的。就以我们熟悉的沈阳为例,十年前是什么样子?五年前是什么样子?今天又是什么样子?1983年我出国回到沈阳,就像从城市回到乡村一样。可是今年再从国外回来,就没有那么大的反差了。现在我们辽大接待外宾,总要给他安排游览市容,因为现在有“看头”了。从人民生活看,虽然边远地区还有上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了。衣食住行都有改善,虽然程度不同。十年前,下班时走到我们辽大家属住宅区,老远就能听见冬冬地剁菜声。是剁馅包饺子吗?不,老师们在剁鸡食。那时,辽大学生食堂的“特产”是玉米面扣饼;早晚是玉米面糊糊。现在,大学生的衣、食、用的,都比教师十年前好多了!六七十年代,辽宁人去北京出差多辛苦啊,猪肉、粉条、挂面、洗衣粉……什么都得背,人称“东北虎”。如今这顶帽子摘掉了!
有人说,过去低工资制时代也不像现在“乱”。但不要忘记,那时候是靠强控手段维持的。经济上,物资短缺就发票。据统计,70年代全国性票证就多达77种。辽宁更多。1975年中文系一位老师对我说,文盲是不能进辽大职工食堂就餐的。因为他搞不清各种票。粮票分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地方粮票有省、市粮票;到食堂换餐券时,又分粗粮票、细粮票;细粮票还分米票、面票……当时还有“理论”,说这是计划供应。实际是配给制。甚至说这是按需分配,“具有共产主义因素”。当时谁议论过?政治上,一个概念就使一片人老老实实。“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大片人老老实实了;又提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又是一大片人老老实实了。有人说,最近不是也有的商品又发票了吗?是的。但这和过去不同。第一,不是全面的物资短缺,只是个别品种。或是因为抢购风造成的,或是因为原材料不足。第二,公开向公民作了说明,这是定量或限量供应,是暂时的。实事求是。
总之,用生产力标准看形势,我们的国家确实发展了、兴旺了、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标准看形势,消极现象不是商品经济带来的,而是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造成的
二、要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标准看形势。用产品经济观点看,现在“乱套了”。但用新的商品经济观点看,就能看出我们的进步和发展,也能正确地看待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现在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不是商品经济带来的,恰恰是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而出现的。商品经济是信誉经济,我们现在却出现好多假冒商品。用改革、开放的观点看形势就开窍了。如分配不公的问题,不公现象主要在哪儿?一个民族不怕挣钱多,就怕挣钱易。现在有些人挣钱容易。为什么旧社会一个小商小贩只能养家糊口,而现在却能暴发呢?恰恰是旧体制空隙太多。当前有空子可钻,没有平等竞争,再加上“官倒”。越是不改革开放越会给暴发户创造机会。头几年倒卖花生米就可暴发,而现在就不行了。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观点看形势,就会增强我们改革的信念,就能正确对待若干消极现象。多年来有个传统做法,有问题就从思想上找原因,叫做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建议同志们读两本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从经济关系上找到原因。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形势,克服简单、片面、绝对的变态文化心理
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形势。这虽然是老话,但经过反思,过去没做到,大量的是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看问题。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形成了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的文化心理结构。我们要克服这种变态的心理。事物是复杂的、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所以用孤立、片面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如粮食问题,粮食收购价要提,销售价提不提?提销售价群众有意见,国家不得不采取补贴的办法。波兰补不起了,出现闹事。我们近几年暗补没减少还得增加明补。全面地、发展地看形势,就会冷静,就会理解政府的困难,就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培养对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品格。这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
  用大实验的观点看形势、看社会主义实践史:失误难免,出路在改革
四、用大实验的观点看形势、看社会、看社会主义的实践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或一种理论体系,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但就实践的意义说,从十月革命到今天,社会主义始终还处于实验阶段。因此,失误在所难免。我不赞成过分地从领袖人物的个人品德或个人责任上找出路。这样做,岂不是一个偶像失灵,谴责一番,又把希望寄托在新的偶像上?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我的意见是,要把精力放到解剖体制弊端上,因为偶像本身就是体制造成的。这样,才能总结出历史财富,有利于人们正确地看待历史,看待今天的形势;才能增强人们的改革意识,寻求“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什么和怎样改革”的答案。
用大实验的观点看形势,就是要对社会主义实践史进行总体反思。反思,集中到一点上就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多年来,在社会主义问题上,人们始终没有摆脱空想与科学、幻想与现实的矛盾。往往用道德标准看社会主义,“干”社会主义。什么都想“一刀两断”,一切从头开始,一切“对着干”,否定继承性。求公、求纯、求快。结果,吃了大亏。最近看台湾省的电视剧《昨夜星辰》,给了我很大启发。它描写了一群矛盾,就靠一个字——“孝”,解决、消化了那么多矛盾,而没有酿成社会问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可是,过去我们对这些都批判了,完全否定了。在经济问题上,类似这样的教训就更多了。
我们今天遇到的经济、社会问题,很多是老病复发。什么通货膨胀,基建过热,楼堂馆所;什么社会集团购买力失控,分配与消费领域中的恶性攀比,等等。这些“老病”今天发作,有今天的工作问题,有今天的失控以及管理混乱问题。不能把责任统统推到“昨天”。但同样不容置疑的是,“病根”在昨天,在昨天的体制弊端。为什么30多年对大建楼堂馆所的风气屡刹不止?根源在于我们没有产权约束力。所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出路在改革。改革我们的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就业制度和产权制度。
    不改革开放,既不能治穷,也不能消除消极现象的根源
一是如何看待经济繁荣与消极现象。去年春天我曾经想了一个题目,就是“繁荣与罪恶”(罪恶泛指消极现象,下同)。人们往往从愿望出发,只要繁荣,不要罪恶。所以,一看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某些消极现象,就大有今不如昔之感。越看越严重,越看越生气,因而大发其牢骚。甚至怀疑改革开放的效果和“方向”。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多年来我们就是这样“想”社会主义、“干”社会主义的。结果又如何呢?就是一个字:穷。其实贫穷是最大的罪恶。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社会那种质朴的东西必然消失,伴随而来的是一些消极现象。只有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像马克思所说的——“巨大发展和高度增长”时,才能消除罪恶。我们的责任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它。温州地区十年前没有今天这种耗资万元修祖坟、吃喝嫖赌等消极现象。但那时温州是以农民卖儿卖女、沿街乞讨而闻名全国的。今天温州人富了,可又有消极现象。怎么办?我认为有些消极现象暴露得还不充分,还会有令人烦恼、厌恶的现象出现。比如,贩毒,将来也会有的。怎么看?要治,严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但难以完全避免。除非放弃改革开放。要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完全避免消极现象。这就叫实事求是。不这么看问题,我们就会重复“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老调,就会重新回到贫穷的老路上去。况且,有些消极现象的根子,恰恰在旧体制上。不改革开放,既不能治穷,也不能消除消极现象的根源。最终,还是损害社会主义的声誉,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旗帜不能丢。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也不论什么时候,对此都不能动摇。这是我们党付出高昂的历史代价换来的宝贵财富,得之不易。我们要坚持它,实践它。这是我们的历史性责任!
 允许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存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热心于社会主义,首先要热心于发展生产力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研讨形势所应该搞清楚的。我管它叫“就是”与“符合”。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它的初级阶段)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例如公有制。另一种情况不是马克思主义,但它的存在“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至今还按照习惯的思维方式想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不是首先问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先问它姓“资”姓“社”。在历史上我们多次受过这种思维方式的惩罚。这种思维方式的要害是没有生产力标准,也不受生产力的制约,一味地追求一大二公。例如,对私人企业雇工怎么看?对剥削怎么看?沈阳新城子区有一家由农民创办的私营皮革厂。他患高度近视症,公社化期间自己劳动养不了自己。铲地不是铲不净就是把苗铲掉。生产队长对他的政策是一批斗二扣分。但他很刻苦钻研,进取上进。改革开放大潮给他带来了机遇。他初则创办家庭作坊,继则开办了私营皮革厂。雇工85人,全是当地待业的青年农民。每年给国家上缴数万元税金,又解决了85个农民就业问题,还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丰富了皮鞋市场。显然,它对社会有贡献,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也就是对繁荣社会主义事业有利。就这个根本意义说,这种现象的存在,既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因此,坚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事物,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既然热心于社会主义,首先就应该热心于发展生产力。所以,初级阶段理论、生产力标准的理论以及商品经济理论,无论如何不能动摇。
改革需要理论,理论需要改革,经济理论上要突破陈旧的基本观念
由此使我联想,我们大学师生要有理论兴趣、理论追求和理论目标。我们应该把形势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观察形势、研讨形势。增强理论意识,才能增强改革意识。我们的改革是在理论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起步的。改革需要理论导向、理论力量的支持。转变人们的观念,一靠实践,二靠理论。我们应通过形势研讨,把全校师生的理论学习推向一个新阶段。
改革需要理论,理论需要改革。改革当然不是要“革掉”马克思主义。恰恰相反。改革,一是要抛弃多年来束缚人们头脑的左倾教条主义。教条主义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改革就是要正本清源,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二是要实事求是地扬弃马克思主义个别的过了时的结论和带有空想成分的设想。三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说明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改革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才是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经济理论而言,我看在五个基本理论观念上要突破。
一是破除产品经济论,树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观念。核心是竞争观念和竞争机制问题。
二是破除“本本”计划经济论,树立“大计划”的新观念。就是说商品经济的“腿”多长,计划管理的“腿”就多长。整个社会、经济、文化都应纳入国家宏观管理之中。
三是破除“平均分配”论,立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多层次、多样化的新理论。当前,主要不公还是平均主义。它根深蒂固。平均主义最“不平”,它掩盖着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实质。
四是破除高就业低效益和铁饭碗的旧观念,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失业后备军和社会保障的新理论。铁饭碗必然是大锅饭。8小时工作制已经名存实亡。再不改革,我们的民族精神就要衰退。
五是破除单一公有和国有国营官办论,立社会主义产权关系多元化、多样化的所有制理论。要使10亿人民在新的产权制度下,既有产权利益,又有产权风险和产权约束力。增强全民族的资产关切度。不能私有化,但要使投资社会化、群众化。建立社会共有制——一种未来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雏型。
总之,如何观察形势问题,实质是思想理论观念问题。我们综合大学的师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做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