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残疾人之友”的编辑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8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残疾人与社会征文

  “残疾人之友”的编辑们
倪林 赵济华
星期天,全国各地许多残疾人总爱守在收音机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残疾人之友”节目。
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层一间仅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两位年过半百的老编辑——蔡志评、张仲可编排“残疾人之友”节目。
两年了,103期节目,5000多封听众来信。“再过两、三年,我们都要退休了,能在有生之年为残疾人做点事,反映他们的呼声,用电波架起相互理解的桥梁,是我们的义务。”这是老编辑的心里话。
张仲可,是一位从事广播事业36年的老编辑。他是主动提出办残疾人节目的。节目初创,诸事繁琐他不辞劳苦,既动笔,又跑腿。
有一次,张仲可收到一封听众来信。信的最后一句说:“这封信是我用脚写的。”他决定去采访写信人:山东省德州市第三中学初二学生路建德。小路的四肢仅剩一只脚,他就是用这只脚写信、作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张被感动了,很快制作出录音访问《他生活在爱的海洋里》,分两次在电台播出,被中央台评为1987年优秀节目,获二等奖。
52岁的“残疾人之友”节目组组长蔡志评,仍然像年轻记者一样经常四处奔走。她身患高血压、颈椎病等多种疾病,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每天是忙完外面忙家里。去年夏天,她的右手在一次车祸中骨折,当时正遇全国13省、市盲人中学生智力竞赛在北京举行。召开新闻发布会那天,她是带着夹板、冒着大雨去的。右手不能动,就用左手写稿。
两个人办一个节目,每天处理听众来信、看稿,经常外出采访,还要给中央台新闻节目发稿,工作量已经够大了。但他们仍然抽出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节目质量,使节目更加贴近残疾人的生活,真正触及残疾人关心的问题。1988年他们开办了“大家问、大家答”专栏,从来信中挑选一些残疾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请听众自己回答,参与讨论。“残疾人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残疾人有没有享受爱的权利?”“残疾人的生活道路怎样去争取?”“残疾人与健全人结婚后如何达到心理平衡?”“如何对待残疾人受歧视?”等等,这些问题一提出,残疾人的反响异常热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