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大学生恋爱变奏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19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大学生恋爱变奏曲
新华社记者 宋斌
大学生恋爱,这个一向敏感、微妙的问题,如今成为大学生们谈论的热点之一。当代大学生在“演奏”恋爱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曲时,出现了许多带有时代特色的“变奏”。
    变奏一:恋爱人数剧增
星期六。夜幕垂落。中山大学校园里,一对对情侣或漫步于幽径,或依偎在草坪、树丛。有的恋人则双双乘汽车去霓虹灯闪烁的城区度周末。
这是记者目睹的大学生恋爱的一幕。这种情景在许多高校已不足为奇。
目前大学生究竟有多少人谈恋爱?精确的数字很难统计。据介绍,北京某高校的一个班级共35人,谈恋爱的就有28人。中山大学的一次调查显示,已经谈和准备谈恋爱的学生要占到50%以上。谈恋爱的学生也开始由高年级向低年级发展,人数呈增多趋势。
大学生恋爱人数增多,与他们恋爱观的转变密切相关。大多数学生赞成在校期间可以谈恋爱,中山大学的抽样调查中,反对者只占5%。
    变奏二:从隐蔽到公开
如果在校园中看到一些男女学生在大庭广众中做出各种亲昵举动,你大可不必惊奇。因为学生们对这种现象已习以为常。
过去许多高校是禁止学生谈恋爱的,并明文写进学生手册。那时学生谈恋爱大多是在“地下”活动。现在则不同了。许多学校对恋爱的限制已从“禁止”变成了“不准”、“不提倡”,或干脆不提。这样,学生谈恋爱便没什么顾忌。
现在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人知道的心态。有些学生除了晚上谈情说爱,白天进阅览室、上食堂也成双成对。学生们戏称这是“从月光下谈到了阳光下”。
    变奏三:较少考虑婚姻目的
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虽多,但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学生谈恋爱多以感情为重,而较少考虑婚姻问题。
复旦大学一位已有一年多恋爱史的男生说:“我谈恋爱主要是为了寻求理解和沟通。至于以后能否结婚,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的恋爱态度是严肃的。他们选择恋人也大多以个性、事业心、是否有生活情趣等为主要条件。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因感到大学生活枯燥无味、空虚无聊而投入恋爱之中的。这些学生想通过恋爱寻求精神寄托。
正因为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各异,又以感情为重要基础,所以,一旦感情出现裂痕便分道扬镳,成功率自然不高。
    变奏四:性道德的新变化
恋爱必然牵涉到两性关系。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的观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学生未婚同居逐渐多了起来。
现在不少学生把性关系看成感情发展的自然结果。然而,未婚同居却引起了一些混乱:校园的僻静处常常成为恋人们发生两性关系的场所,有的学生甚至将女朋友带到集体宿舍同居。有的学生发生性关系后导致怀孕流产,影响了身体健康和正常学习。
    并未结束的乐章
大学生“恋爱热”的兴起,给高校的管理带来很大麻烦。但对此如何管理,在不少地方却意见不一。中国科大的一位班主任说:“大学生恋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新问题。”
压制不行,放任也不是明智之举。但究竟如何引导学生恋爱,使之健康发展,许多高校仍在茫然中。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