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阅读
  • 0回复

中国农科院一批“七五”攻关课题获重大进展 国家种质资源库建成使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中国农科院一批“七五”攻关课题获重大进展
国家种质资源库建成使用
本报北京1月20日讯 记者何黄彪报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新品种选育”、“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三个“七五”期间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取得了重大进展,有的已提前完成了科研任务。
这是记者从今天正在召开的中国农科院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是我国“七五”攻关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三年来,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组织了400多个单位、2500多人进行协作攻关,到1988年底,建成了国家种质资源库,为我国农业研究工作提供了重大的基础设施。到去年底,已贮存各种作物种子12.5万份,计划“七五”期间入库贮存20万份,“八五”、“九五”期间将继续存入,估计总数可达40万份,在保存数量上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年来,他们还繁殖种子18万多份,完成农艺性状鉴定和编目12.7万份,完成品质鉴定10万多份次,完成抗逆性鉴定13万多份次,完成抗病虫性鉴定35万多份次。在无性繁殖作物的保存方面,已贮存甘薯、马铃薯试管苗700余份。玉米花粉超低温液态氮保存一年后最高结实率达到73.4%,超过国际同类研究水平。在品种资源的考察收集方面,湖北神农架及三峡地区作物资源考察共收集各类作物资源7100余份;海南岛作物资源考察共收集各类作物资源3900余份。
“新品种选育”是该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主持的。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按合同要求育成了23个新品种,覆盖面积7000万亩,已超过了预定目标,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仅优良的小麦新品种,经过推广种植,共增产小麦314.96万吨,增加社会总产值25亿多元。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的。三年来,共筛选出40多个兼抗、多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已示范推广1.1亿亩。防治病虫的农药,目前已推出既对病虫有特效且对天敌无害的新品种10多种,控制住了玉米大斑病、小斑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白叶枯病,棉花苗期蚜虫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