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地球在变暖 灾害更频繁 我们怎么办 国家气象局负责人呼吁加强监测树立保护气候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地球在变暖 灾害更频繁 我们怎么办
国家气象局负责人呼吁加强监测树立保护气候意识
本报讯 记者谢联辉报道:近一年来,国外舆论界频频报道、讨论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以此为主题多次组织国际会议。美国参议院举行过专门听证会。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政府首脑和决策者也纷纷表示关切和忧虑。这是为什么?最近,记者就此访问了国家气象局副局长骆继宾。
骆继宾介绍说,由于各国石化燃料大量增加,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增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含量增多。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入地面,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使大气增暖,这就是温室效应及其引起气候变暖的原因。若任其发展,到下世纪30年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比世界工业化之前增长一倍,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1.5℃—4.5℃。
骆继宾说,平时气温变化一二度大家感觉不出来,变化三五度也不在乎,可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升高,却是另一个概念。在今后的四五十年中,年平均气温要升高1.5—4.5℃,这种变暖的速度和程度都是可观的,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后果。
首先是海水变暖、膨胀,海平面将比现在上升20—140厘米,沿海城市和岛屿遇到的台风、风暴潮、暴雨等灾害会更严重。有些城市目前还在逐步下沉,问题就会更大。其次是旱涝次数可能会增多。中纬度有些地区、城市夏季少雨,蒸发量大,会变得酷热难忍。内陆湖泊、水库水位将下降甚至干涸,森林和草原失火会增多。而高纬度有些低地,则可能经常渍涝。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也有弊,但弊大于利。有利的是高纬度地区生长季节延长,有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增多,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能促进作物生长;不利的是现在多数地区有利于作物生长的雨热同季气候将改变,不仅对越冬作物不利,还会造成病虫害。
骆继宾接着说,除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还有甲烷、笑气、氟氯碳化合物等。他特别提到氟氯碳化合物。这种气体不仅吸收地面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还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造成农业减产、鱼类和水产品产量下降。
他最后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一样,既然是人类自身造成的,人类自身就应该治理它。这种治理当然不是靠少数几个国家,必须有更多的国际共识和合作。
骆继宾呼吁,气候变暖问题也对我国长远经济发展关系重大,需要引起广泛重视。一方面,气象部门要加强气候的监测和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在全体人民中树立保护气候的意识和观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