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近百位专家就华北地区水问题提出建议 尽快建立节水型社会 指出近期靠不上南水北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3
第1版(要闻)
专栏:

  近百位专家就华北地区水问题提出建议
尽快建立节水型社会
指出近期靠不上南水北调
本报北京1月22日讯 记者王溪元报道:在今天结束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持召开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华北地区为主)研讨会上,近百位专家学者联合向我国政府和全社会提出建议:“强化水资源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
这些专家学者包括涂光炽、叶笃正、张光斗、施雅风、曾庆存、谢义炳等19位学部委员及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地质矿产部、农业部、建设部、国家地震局和有关省市、高等院校的科学家和教授等。
专家们在建议中指出,此处所谓华北地区,指山西、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和山东、河南两省的黄河以北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工业发达,人口密集。但是,该地区水资源总量仅51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8%,而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全国的11%和15%,人均、亩均水资源量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6和1/10。现在该地区河川径流开发和地下水开发程度均居全国之首,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使一些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受到影响,农田灌溉面积萎缩,许多河川断流、水库枯干,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域污染,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如不及早解决,定会使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以至社会安定受到重大影响。
专家们指出,华北地区水的供需矛盾,除水资源条件等原因之外,某些人为因素也加剧了这个矛盾。人为因素主要指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不合理、不重视水源建设、缺少得力的节水措施、某些在职干部的短期行为等。所有这些弊病都与现行体制和投资政策有关,反映出我们对水资源的管理处于较低水平。
专家们指出,另一方面应当同时看到,华北地区水的供需矛盾,在区域上和时序上是不平衡的,只要强化水资源管理,认真建立节水型社会,是可以缓解当前水的供需矛盾的。许多专家认为,在近期内靠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来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是靠不住的。事实上,我们马上大兴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在财力物力上难以解决,而且在科学的可行性上也还没有十分把握。当然,对南水北调问题的科学研究,还应继续进行。
专家们解释,所谓节水型社会,就是通过强化水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实用技术,尽可能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限制社会对水的无限需求,以最少的用水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资源开发、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得到长期协调发展。
专家们说,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目前许多农田的灌溉方式还是几千年前的老法——大水漫灌,这种不计水价的生产方式必须改变,也是节水最有潜力的所在。工业节水的潜力也很大,特别是污水处理回用,不仅可减少新水供应,还可减少环境污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