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气是文章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3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气是文章主
李建永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总觉着一股鲜异的烈味儿逼人,如品酽茗,如饮陈醪,读来使人酣畅淋漓,且回甘绵绵于无尽!
无“味”的文章是悲哀的。独家之味,源于独家之气。武林中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气随意行,方可到达出神入化的境地。写文章亦需要练一身内功,修一种文气。否则,就只能作出些皮毛文章,气不随意,味不从心,徒摆一副花架子,可怜兮兮不知当算甚的玩艺儿!韩愈的“气盛言宜”说得好:气足了,怎样写都行。对气,我理解它是作者自身的气质、修养、思想、情绪的混和物,似乎属于秉赋的范畴。气缓而绵密者,宜于构制宏篇;气壮而急促者,工于精制短章;气舒柔而晴朗,善弄纤词,阴柔妩媚;气豪烈而逆浊,喜作杂感,极尽阳刚……
文成一口气。只有作者赋予文章以气,读者才能体味到一种气韵,才能嗅出一股味儿来。文若无气,犹眼之无珠,犹珠之无神。气是形意融和之物,虽属内功,但要依靠外在的语言文字来体现。一语天然万古新,然而,运用之妙,却存乎一心:短句如衔枚疾走,行色匆匆,长句似天马行空,奔突驰骋——泄愤就短,抒情宜长;俗语占尽俗语的风流,文言自有文言之精神——宜谐宜庄……使其长短错落,雅俗相间,天然如行云,自在若流水,句随意走,气从句行,必将产生言有尽而“气”无穷的奇效!气的力量是无常而神妙的。“不在文字,不离文字”,正好来说明气虽借文字以行,却又远远超越于文字之外。
杂文是浩气的文体——抒正气而压邪气。如果一篇杂文读后,既没有抒放了胸中之正气(使人搓手跺脚,连呼痛快、痛快),也没有憋足满肚子恶气(令人怒发冲冠,拍案而起),那么,这文章就不该混迹杂文之列,“好”就更谈不上了。
下围棋的人,最知道“气”的要命。为求生存,必先做“眼”,有眼就有气,有气棋就活了。文理与棋理颇相类似——“文气”从“文眼”来。文眼是文章之精髓所在。它的内容是精深的思想,形式是新美的句式。既锤炼句式,又淬砺思想,三天做它两个眼,两眼长出一口气,长之以往,“气”“味”相投,写出来的文章没味儿那才真叫个怪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