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牛津法律大辞典和它的译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5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新闻速写

  牛津法律大辞典和它的译者
本报记者 马在新
一本292万字、蓝皮烫金的《牛津法律大辞典》放在与会者面前。《中国法学》杂志主编张尚鷟激动地说:“几十年梦寐以求的夙愿实现了!”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龚祥瑞说:“我们历来对英美法系研究不多,该书无疑填补了我国法学研究的空白。”他个人当场就表示要购买100本。
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数十位法学家和出版家在一起盛赞这本收词8400余条的辞典。当得知参加本书翻译的70余位译者、编辑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最小的才23岁时,人们很惊讶:这些青年人是如何完成这部巨著的翻译出版的?
据介绍,这群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是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硕士和学士,他们对法学有相当研究,外语翻译具有一定的水平。从1987年3月发词条进入一译,到1988年8月全书出版,经过3个译次、2次统稿、1次定稿、3次编辑加工、7次责任校对的严格检验把关,保证了书的质量。有时为了弄清一个词条的准确含义,查阅的参考书多达100余种。他们大都兼职从事这一工作,每个人还要完成自己的学业或者科研课题。但是,对学术的执著追求和现代青年的合作意识激励着大家,把全部业余时间投入编译。几次统稿期间,他们搬到一起住,通宵达旦地干,一字一句地对,一处一条地查。那是多么枯躁无味的工作,以至多少次他们“发誓”:以后不再干这活儿!
在出版社、印刷厂配合下,他们打破常规,定型一部分,开印一部分,硬是在一年半的时间,全部完成这部世界公认的权威法律百科辞典的翻译和出版,被称作“出版界的一个壮举”。         (本报北京1月24日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