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一位乘警的宣传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5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位乘警的宣传艺术
本报记者 段存章
“我讲一个重要问题,我讲一个大问题”,一位衣着警服的中年人走进车厢,神情十分紧张地喊着。我以为车上出了什么事,偷盗啦,火灾啦……坐着的旅客站了起来,正玩的旅客停了下来,看书的旅客抬起了头,睡觉的旅客也醒了!
当人们竖起耳朵听新闻时,这位乘警却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伸出两个指头说:“我告诉大家第一件事,防盗,把钱保管好好的;第二件事,安全,你的亲人在家等着你!”
旅客们刚松了一口气。
“今晚最危险”,乘警提醒旅客:“昨天晚上你从北京上车,人不熟,小偷不敢动。经过一天旅行观察,知道你的东西放在什么位置。你睡了,他作案了;五分钟停车,你到站台买吃了,他趁机偷了。怎么办?你的钱包,挂在衣帽钩上不安全,放在座位下边不保险,最好随身带,睡觉时压在枕头下边。”
接着乘警分析说:“不同时期,车上发案也不同。拿卧铺来说,80年代乘客与60年代大不一样,过去都是坐的干部,现在坐车人杂得很,个体户坐车,一带就是几万、几十万现金。所以,不要以为坐卧铺放心,偷盗案发生在卧铺里比硬座车厢还多。”
“你们看,我这指头就是被偷犯刺伤的。”乘警伸出留下伤疤的手指说:“有次我在车上与坏人搏斗,在场的100多人不敢上,差点把我小命贴上。”他还给旅客通报了目前社会上抢警衣、抢手枪等案例,旅客们围着他像一个个听课的学生。
“同志们,就这样,信不信由你。如果你能按照我讲的去做,保你平安到达广州。”
旅客们热烈鼓掌。有位青年旅客跳起来喊:“乘警万岁!”一位被乘警喊醒的小伙子,开始不高兴,听了宣传,他伸手摸摸身边放着的提包笑了。
我被这位乘警的工作态度所感动。待他把18个车厢挨次讲完后,我与他坐在乘务员工作室(车上没有乘警办公室)聊天。
他是广州铁路客运段京七包乘组乘警组组长,名叫蔡许荣,代号0183。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项工作的?”我问。
“已10多年了。每次从广州发车,我挨个车厢讲一遍。从北京返程,又讲一遍。”
“效果如何?”
“旅客警惕了,防在前,人人防,比我们乘警力量大。在我讲过的车厢里发案很少见。”
“你讲的有吸引力,为啥?”
“我是把透明度交给旅客,让大家清楚列车上防盗、安全的现状。我还研究了旅客的心理和案犯作案的规律。”
数天后,我在广州火车站办公大楼里又一次见到蔡许荣。他正忙着给乘警学习班讲课。我从广州铁路公安分局乘警队乘务工作报告里,看到记录着蔡许荣同志四件事:
1987年3月6日,软卧车厢里发现一对农民兄弟是搞黄金走私的,查获黄金830克。罪犯企图行贿,或黄金分半,或送人民币2万元,都被蔡许荣拒绝,并依法办事,黄金交入国库。
1987年6月,蔡许荣一人在硬座下查出走私国家文物8件,并有现款10400元,案犯潜逃。蔡在金钱面前不动心,如数上交。
1988年6月20日,蔡许荣在13号硬卧车厢查获广东两个农民走私黄金1斤多,他们托人求情,蔡许荣不予理睬,依法处治。
1988年7月17日,蔡许荣在硬卧洗脸间捡到旅客提包一件,内装现款2.8万元。他想方设法找到失主,失主为酬谢他,第一次送款300元,没要;第二次送来一条进口烟,也不要;第三次送来三箱饮料,还是不要。
蔡许荣1974年入党。全家6口人,生活并不宽裕。70多岁的父母亲户口仍在农村。他爱人陈翠红,是广州东山区福今幼儿园教师。她说:“俺那大蔡一心操在旅客安全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