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从家用电器市场看日本经济——逛东京秋叶原所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5
第7版(国际)
专栏:日本通讯

  从家用电器市场看日本经济
——逛东京秋叶原所感
本报记者 孙东民
行家们说,要知道日本家电产品的发展动向,不可不去看看东京秋叶原一条街。
秋叶原,这条名闻世界的家用电器商店街,跳动着日本经济发展的脉搏。每天,它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消费者。这里数百家商店鳞次栉比,各种五光十色的电器商品塞满店铺入口,最新推出的产品总是陈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倍受青睐。精于此道的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们把这里看作是信息基地和竞争场所,专家们往往在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来这里捕捉信息。南朝鲜、苏联等世界各地的有关人士不时光顾,采购电子部件或作“定点观察”。
有半年没逛秋叶原了。最近走马观花地结伴一游,感到日本的家电产品又有不少新变化。
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消费品在日本早已普及,被看作是“成熟商品”,但秋叶原的新产品却仍属抢手货之列。与旧型号相比,新型号增加了新的“生活软件”,人称“商品革命”。以洗衣机为例,脱水噪音问题令人头疼。去年年底,一家企业推出新型“爱妻号”洗衣机,通过改善防震措施,把噪音由列车轰鸣般的75分贝降到如公园般安静的38分贝,还有一种便于发挥洗衣粉中酶去污效力的温水型洗衣机。再如冰箱,针对日本住宅窄小的特点,秋叶原摆出了45厘米厚、箱门可左右自由开启的新型号。诸如温度在50摄氏度的灭虱型吸尘器、视与听结合的激光唱盘、3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和用粗细相当于40分之一头发丝的合成纤维制成的高性能擦眼镜布,都是新的热门商品。另一家商店里,一位店员指着一种刮胡刀介绍:“买这个吧,直流交流两用,各国电压都可以,电子自动控制装置,能根据您的胡须粗细长短,自动作出使您感到最舒适的选择。”
在一系列的新商品中,企业家们总是极力想把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产品上,用不着担心有“技术温差”,相反,日本越来越重视生产厂家与需求结合,唯恐赶不上消费者的需要。尽管新产品价格高于旧产品,但据观察,在高质量、高性能的商品面前,日本的消费者似乎并不因此而却步,家用耐用消费品销售量比以往有明显增加。
秋叶原家用电器商店街家电产品的“生活软件化”,反映了日本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侧面。日本经济评论家的普遍看法是,它得益“日元升值”。发端于1985年的持续猛烈的日元升值,开始时人们估计将会给出口型的制造业以致命的一击。但谁也没有意料到,正是日元升值给日本的产业以“千载难逢”的良机,经过日元升值的洗礼,日本的工业能力(竞争及开发能力)成倍增强。东海大学唐津教授说,其中秘密其实只有一条:“日元升值对策”。
初期,过猛的日元升值,使得出口型企业因成本提高,竞争力减弱,出口受到抑制。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势,这些企业在加快去海外建立生产据点的同时,又把眼光投向国内市场,通过开拓内需,面对据说是世界上最挑剔、对产品质量要求最苛刻的日本消费者,必须用新技术武装新产品,磨练了商品的开发能力。前所未有的日元升值,使日本企业增加了危机意识,在前有拦截(美国),后有追兵(亚洲四小)的夹击中,企业大胆进行了削减人员、关停并转、降低成本等彻底的整顿以及合理化的措施,把失去竞争力的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集中搞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一些通常不好解决的老大难,也在“升值对策”的号令下顺利得到解决。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日元升值给日本出口带来障碍,但日本企业却通过一系列应变措施,变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增强了体质和竞争能力。据统计,目前日本制造业设备投资的比率超过高速增长时期的最高水平,甚至过去被看成“结构性萧条”的钢铁、化学、纸浆等材料产业“均具有过去最高水平的产量和收益”,曾受日元升值打击的电视、电子半导体、家用电器产业都是“一片景气”。
东京秋叶原家用电器商店街所见,使我想起某经济界人士的话:在变化的潮流中,不失时机的自我变革,适应新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激烈竞争中,总是把信息天线指向消费者,这样开发出的产品,“不愁在世界市场上没有它的地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