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流行歌曲和文化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5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流行歌曲和文化市场
焦勇夫
前些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新时期十年金曲和1988年金星”评选活动,实际上这是对流行歌曲在我国的流传和发展作了一番回顾和检阅。对这次评选活动的必要性及其得失,我没什么好说,但我由此而想到了文化市场在推动流行歌曲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且想对此说几句话。
生产的目的是供应消费,而消费则又反过来刺激生产。对于文化艺术来说,其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也同样如此。而在这中间,作为文化艺术的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中介的文化市场,就显然地有着重大作用。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流行歌曲创作繁荣、演出活跃中,看得格外分明。
谁也不会忘记,前些年,当流行歌曲刚刚流进来时,主要是照搬港、台歌曲,我们不论在创作还是演出上,主要还是简单模仿,甚至是亦步亦趋。为此,流行歌曲无论在文艺界内部还是在社会上,曾经遭到许多的非议和责难,有的甚至主张加以禁绝。与此相反,当时对流行歌曲首先作出正确评判和选择的,是文化市场,以及由它所表现出的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正是市场的吸引,广大群众的需求,使得流行歌曲的演出活动,在其它一些艺术演出上座不十分景气的情况下,却异军突起,表现得异常活跃和繁荣。一方面,一些原有的著名歌唱演员四处组台演唱;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歌星频频升起,姹紫嫣红。自然,人才代谢的频率也显然加快,有的站住了,有的很快就无声息了。也正是市场的吸引,广大群众的需求,使得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演唱者们一刻也不停息自身的追求,始终处在紧张的探索之中。事情很明显,流行歌曲在流行了几年之后,如果再是老调子、老样子,歌唱者和观众肯定要不耐烦的。为了寻求新的出路,流行歌曲在我国流传、发展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突破,是它同我们的民歌合流。这表明,它已经开始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并已初步结了果。前一时期,音乐界曾经兴高采烈地大谈“西北风”的崛起,不是没有道理的。流行歌曲同西北的“信天游”等一结合,立刻变得那样清新、热烈、真挚,具有了一种撕肝裂肺的力量,百听不厌,许多听众几乎为之陶醉了。但流行歌曲绝不止于同“西北风”结合,它还要同“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相结合。总之,流行歌曲像一剂酵母,一味药引子。它开发了民歌资源,而民歌又给予了它新的生命、新的力量。那么,流行歌曲何以有如此恢宏的气度和力量呢?答曰:因为立在它身后的,是体现广大群众消费需求的文化市场,而市场的唯一原则,是平等竞争,是优胜劣汰!这是一股巨大的现实力量。
回想起来,也真够有意思的。前些年曾经发生过反长发、反牛仔裤、禁迪斯科的事,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如今又怎样了呢?长发、牛仔裤不必说了,有意思的是,迪斯科竟然在它的许多反对者当中掀起了一股“热”。
当今的许多文化活动,都是通过市场进行的;而市场,不论是物质的或文化的,都不可能是封闭的,因而,不时地总有一些新的东西进来。在那些新的东西当中,纵然有的不健康,但如果仅是急于用行政命令去禁止,往往是很难奏效的。问题是,我们应当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并学会运用由此形成的巨大力量激励和推动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比那些外来的东西更高出一筹的东西去取代它们。流行歌曲十年来流传和发展的过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