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化技于戏 以功传情——“梅花奖”获得者郭彩萍表演艺术欣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8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化技于戏 以功传情
——“梅花奖”获得者郭彩萍表演艺术欣赏
朱文相
在戏曲舞台上,小生演员的“常见病”、“多发病”,一是脂粉气浓,片面理解所谓“斯文风流”,失去男性阳刚之美;二是缺少书卷气,显得浮华俗气;三是翎子生和武小生戏的功底差,穿蟒扎靠的工架非僵即懈。而刚刚入选第六届“梅花奖”的著名晋剧女小生郭彩萍却没有这些毛病。看她的表演,我的观感则是三个“贵”字:神姿帅美,贵有阳刚之气;灵动脱俗,贵在化技于戏;身手边式,贵能以功传情。
我想,除了个人的天赋条件之外,郭彩萍的艺术经验至少可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其一,开蒙路子要正,还得广学博采,勤思苦练。她拜晋剧前辈名小生郭凤英为师,先学的就是《黄鹤楼》、《小宴》等。这对培养训练小生演员,尤其是女小生的阳刚气质,十分重要。拿京剧小生来说,也要以《黄鹤楼》、《临江会》、《群英会》等翎子生戏和《石秀探庄》、《岳家庄》、《八大锤》等武小生戏打基础。这是小生开蒙的正途。郭彩萍不但学了本剧种的许多剧目,而且还向兄弟剧种的名家如阳友鹤、曾荣华、易征祥、红线女、常香玉等多方请益,学习各种功夫技巧。转益多师,广学博采,然后才能融会提炼,自成一格。王瑶卿先生曾说:“熟能生巧未必巧,要想生巧须用脑。”所以,演员必须把勤思与苦练结合起来。勤思而不苦练,没有高超的技艺,就没有强大的表现力;苦练而不勤思,就会越练越僵或越练越油。郭彩萍学排《小宴》时,常常整天戴着盔头练,一有空就摆弄那两根翎子,以致在前额上磨出硬皮来。她练腿功还边吊腿,边看书。读书、写字、画画,是提高书卷气的三要素,尤以读书为最。
其二,程式技术既要学死了(熟练、准确、规范地掌握),又要用活了(自然、顺畅、灵动地运用)。这就要精研善择,从而化技于戏。所谓精研,即精心琢磨角色的性格和心态。比如,郭彩萍在比较了吕布与周瑜的出身教养、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和语言特点等之后,悟出吕布的人物特征是外贵而内贱——外表矜持跋扈以显温侯之尊贵,骨子里却是见利弃义、嗜酒好色的轻贱之徒;而周瑜则是外恭而内倨——身为三军都督,待人接物恭谨周到、干练机警,而内心却恃才傲物、气狭量窄。精研之后,还须善择,即结合演员自身条件,优选表现手段以发挥特长。郭彩萍为了化技于戏,着力刻画人物,演《小宴》的吕布,小改不计其数,大改也有四五次。从翎子的耍法到脚下的步法,都与原来的不同,还将过去的单立翎发展为双立翎,并增加了双快绕翎等。
其三,耍翎子,是很多山西梆子演员都擅用的特技。这种技巧本身,在形式美上就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但优秀的演员决不满足于技巧功夫的卖弄、堆砌和展览,而是追求以功传情——让翎子“说话”,变成一种表演语汇,传达角色的心声。耍翎子,是人物内心情感外化的“状情”之舞。吕布在貂蝉面前耍翎子,是传达他的爱慕、挑逗之心;郭彩萍以翎子功抒发人物的心绪,诱导观众的想象和联想,达到情真与形美的统一,令人神会而目愉。如果一定要以生活的真实,为吕布耍翎子找出所谓“合理的行动逻辑”,那就会钻进牛角尖儿,自相矛盾,弄巧成拙了。
(附图片)
郭彩萍在《调寇》中饰寇准 周希灿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