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入学“诡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29
第7版(国际)
专栏:

  入学“诡计”
贾光伟
詹尼弗小姐是一位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她正在接受大学入学考试的面试。面试结束时,詹尼弗试探地问:“我还需做些什么?”考官翻阅着满是“A”的成绩册和可靠的推荐书,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你卧室内壁颜色似乎不是青蓝色。”不久,一张照片寄到了考官手中,照片上,微笑的詹尼弗手拿刷子,正在把墙壁刷成青蓝色——该校的代表色。现在,詹尼弗已如愿以偿地跨入了大学校园。
这是美国享有盛名的杜克大学招生中的一段插曲。类似情景其它大学也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收到考生自制的澳大利亚飞镖;斯坦福大学收到画有学校招生委员会成员的油画;有专利权被转到校方名下的小发明;有印着“愿它救我逃出申请之苦海”的救生圈。这一切看起来像是“贿赂”,其实,这是考生为进入某所理想大学所采取的策略,他们戏称为“诡计”。
在美国,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人们愈加感到上一般大学得不偿失,不如上名牌大学合算。尽管名牌大学费用昂贵,可许多学生还是把出路寄托在上少数名牌大学。因此,入学竞争比以往更为激烈。一些家长们还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为孩子辅导,以图获取高分。而更多的学生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机会。他们力求在面试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机智灵活地与考官周旋,进而得到学校的重视。有的还寄给学校有个性、能体现其聪明才智的“实物答卷”。这恰恰符合学校的招生原则。考官对这类考生也颇感兴趣,认为“实物答卷”能体现考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那些单纯追求高分的考生更有发展前途。所以,对他们往往优先照顾。如纽约州一考生将自己的简历绘成一本画册寄给学校,很快就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在这类智慧的较量中,最受欢迎的还是录相节目。考生将自己的表演,制成录相带寄给学校,其内容包括踢踏舞、空手道、乐器演奏、喜剧小品等等。这无疑为学校全面考察考生提供了依据。据缅因州鲍登学院统计,该校一九八七年共收到这类录相带一百盘,而五年前仅为两盘。
如今,入学“诡计”已在美国许多大学盛行。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如此发展下去,大学招生是否会变成“物质交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