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用人有方——记锦西化工总厂厂长李子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31
第2版(经济)
专栏:

  用人有方
——记锦西化工总厂厂长李子彬
周毓山
李子彬就任万人大厂——锦西化工总厂厂长4年,企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1984年上半年仅实现利润32万元,他上任后的下半年利润竟达550万元,此后,每年利润以40%的幅度持续上升。
这里,不说李子彬的经营战略如何高出一筹,也不说他怎样处理一个个生产难题,只说说他的用人之道。
    选才,不搞“一刀切”
李子彬上任后抓了调整二、三级(分厂、车间)班子,有人关切地跟他说:“咱厂人事关系复杂,说不准谁和谁是至亲好友,扯耳动腮,用谁不用谁不好办。莫如按‘四化’标准划个线,凡是没有文凭的,年过50的统统下。”李子彬却认为,调整领导班子,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按“四化”要求,又不能搞“唯文凭论”,更不能在年龄上搞“一刀切”。他的这些想法与总厂党委书记李宏道想到一起去了。李宏道支持他。就这样,调整二、三级班子时,既充实了一批有文凭、年轻有为干部,也保留了一批有觉悟、能力强、没文凭、年龄偏大一点的骨干。前者很快适应了工作,后者作出了新贡献,有的成了总厂的“排头兵”。氯碱分厂的王志民、张树安,有机分厂的李文阁等人都没有文凭,而且已经年过半百。听说厂里调整二、三级班子,他们以为自己必下无疑,于是主动找李子彬提出辞职。李子彬说:“不,你们不能下去”。他对他们的实绩和能力很清楚。几个人破格留任后,很快把分厂治理得井井有条。二、三级班子调整后,全厂工作迅速改观。
    爱才,重在办实事
这个厂一度技术人才外流比较严重,1982年至1984年上半年已有88名中级知识分子调走,伤了元气。李子彬上任时,有些技术人员还在拿着外地的聘书,要求调走。厂内由于多年经营不景气,生活上欠账很多,大部分知识分子住在不足10平方米、既没有厨房、也没有上下水的宿舍里。加上待业子女逐年增加,工作没有着落,他们很难安心工作。
李子彬下决心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老工人说:“可不能让‘老九’走了哇!咱厂要大发展离不开他们。”1985年盖了几栋住宅楼,中级知识分子集中住了一栋楼。工人们戏谑地称这座楼是“熊猫楼”,是说这些知识分子戴眼镜的多,憨厚的形象确有点像可爱的熊猫,而且熊猫是国宝,知识分子也是国家的财富。厂里还规定,今后不论是外单位调入或内部晋升,凡是中级知识分子,一律分给两室一厨楼房。李子彬亲自出面,跑省、跑市,取得支持,用企业自然减员的指标,全部解决了他们待业子女的工作问题。对个别人的特殊困难,李子彬想方设法为他们分忧。一位工程师,夫妻二人都是南方人,岳母独自一人在家乡,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两人多次要求调回家乡。李子彬给其爱人特批了几个月的假期回去照顾老母,并表示希望能把她母亲接来,有困难厂里解决。这对夫妻和老人都很感动,到底把老人接来,厂里又给了一间房。他们表示要在锦化干一辈子。
    用才,要宽宏大量
李子彬对待人才,从事业出发,不计个人恩怨。
现在的总经济师王新生在担任基层干部时,一次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李子彬,说总厂搞的合同很不像样子,“这叫合同?简直是逼着杨白劳写卖身契!”他拒不签字。开始李子彬对此人的直率感到吃惊。可他反思以后,觉得这个基层干部话说得虽然有点不恭,可合同确实有不完善的地方。修改后,王新生签了字,执行合同认真,超额完成了承包指标。李子彬认为王新生正直,有见解,有工作能力,把他选进了总厂领导班子。
一位著名高等学府毕业的高材生与李子彬曾有过芥蒂。李子彬担任厂长后,那位同志思想特别消沉。可李子彬认为他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打算提拔他为总厂技术负责人。有人说:“算了吧,提谁不行,你提他,人家听你的吗?别自找罪受了。”李子彬还是把那位同志提到了技术领导岗位,并晋升了工资。那位同志深受感动,工作奋力进取,使厂的科研攻关项目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