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感觉:向世界敞开——读翟墨《美丑的纠缠与裂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01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感觉:向世界敞开
——读翟墨《美丑的纠缠与裂变》
殷双喜
读完翟墨谈美说艺的新著《美丑的纠缠与裂变》,我感到最突出的是著者那大胆向世界敞开的艺术感觉。美学家叶朗先生曾提出,理论家应该具备一种“理论感”,善于从许多材料中抓住最有意义的理论敏感点。我想,对于艺术理论家来说,“理论感”也许就存在于艺术的感觉和情感之中。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问道:“假如艺术的作用是‘唤醒感情’的话,领悟艺术的意识是否包括在这些感情之中呢?”他坚定地认为,有些问题是任何哲学家都未碰到的,而只能由贝多芬这样的艺术家去解决。这里蕴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本体论命题,即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经由自己的感觉,可以达到与思辨哲学同一层面的对世界的“真理性把握”。本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大学讲坛上大讲诗人荷尔德林,反映出当代哲学和美学重视艺术研究的历史趋势。这样看来,翟墨将自己从感觉角度切入审美世界的探索称之为“感觉体操”,就不仅具有方法论的价值,而且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在这本14万字的著作中,翟墨以其跳跃的思维、敏锐的感受、明快犀利的笔锋,海阔天空,探幽发微,展示艺术与美的异样风光。多有细腻精到之笔,令人恍然若悟;不乏幽默会心之处,使人微笑击节。他追求以诗情的笔墨去探求哲理的奥秘,提出了“美的起源与人的起源同时”;“美在于主客观打破后的重组”;“丑的价值不在化丑为美,而在丑本身,真实的丑比美更有力”;“美食文化与农业美学”;“吃与关系美学”;“孤独与美”;“人体与美”等富有创见的发现和观点。对许多过去看来是天公地道,人皆不疑的信条,进行了新的审美反思,促使我们换一种别样的眼光去重新观看那熟视无睹的大千世界。对“方兴未艾”、“十指连心”、“情同手足”这些成(陈)语,从审美角度重新阐释,使之焕发出新颖奇异的光彩。作为一个中年艺术理论家,著者曾饱受旧的僵化理论桎梏之苦,这本书的写作,实际上是他个人痛苦思索,艰难的观念蜕化转变的心路历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中国美学正在进行向现代美学的转变,当代艺术理论从单调乏味转向直面人生和多元化的现实。
值得指出的是,著者的行文深入浅出,简洁明快、自如流畅、激情洋溢,尊重并引导读者的阅读心理。明确的分段与分行,不仅具有旋律与节奏感,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快感,这正是闻一多早年所探求的诗的视觉美。我想,纯学术著作固然可以深奥难读而不失其学术价值,但面向多数人,注重普及中的提高的艺术书刊可以也应该提倡“可读性”和“消遣性”。近年的一些艺术理论文章,往往读来“累死人”,大多数读者在“累死”之前就匆匆逃离,这不仅是个“语言”问题,实质上是艺术理论家对生活形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问题。卡夫卡说:“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美丑的纠缠与裂变》在美学热已经降温的情况下,在上海《书讯报》上依然被各地读者评为1988年最受欢迎的十佳书籍之一,无疑是值得艺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