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瓦甫鼓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01
第8版(副刊)
专栏:

  瓦甫鼓声
吕锦华
一阵闪电般冲刺,小车将我拉进喀什市郊的瓦甫果园。今儿的联欢会就在这儿举行。地作舞台,天当屋顶;阵阵凉风,满眼浓绿。刚坐下,一碗乳白如琼浆的酸奶已送到嘴边。
忽觉满场子的人都在晃动起来。哦,这些维族同志都情不自禁欢舞起来了。在这片欢舞的人群中,最吸引人的,当数几位敲着手鼓从这头蹦到那头,从后面转到前面的鼓手了。他们动作利索,刚柔相济,变化多端,机灵俏皮,挑逗着拨动着每人心中那根最兴奋的弦。他们将欢闹的气氛搅到了沸点,使欢舞的人忘情陶醉在舞步和乐曲中。
在这喧闹的场地上,有一个沉默的音符。他始终微笑着坐在一旁,这就是边城市委书记张振务同志。边城百分之八十是少数民族同志,老张是汉族,在当地却威信极高。有两件小事或可窥其原因。一是他经常带一块馕饼上班,中午不回家,在办公室里用开水泡馕,然后又办起公来。二是有次深夜,老张家不远处有位维族同志得了急病,老张不顾天寒地冻用小车推了三里路,送到医院。老张在这块边陲土地上生活了三十多年。老家的高粱玉米,老家的童年伙伴,曾经多次出现在温馨的梦中。然而,为了工作,终于“安营扎寨”留在这块异乡土地上了。老张最美好的年华给了大漠深处这块美丽但毕竟寂寞的土地。老张,不也是一名忠实的鼓手么?
因这,瓦甫鼓声才如此动情?
累了。渴了。欢舞的人散向一条条矮几。矮几上是大罐大罐的葡萄酒,是叠得高高的羊肉串和新鲜瓜果。吃饱喝足时已黄昏。果园里升起了一层淡蓝色的雾霭。上路了。我挤进了文工团的轿子车。
满车厢人仍兴致浓浓在唱。一位络腮胡子的彪形大汉则醉汉似地跌跌撞撞敲着手鼓在过道上来回蹦跳,车摇人晃全不在意,满脖子的汗水顾不上擦擦。他来自那个文工团?不料一问,竟是当地经济部门的一位局长!
好一个能歌善舞、乐观豁达的民族!大漠深处,常常几百里地没有人烟。于是,太多的寂寞塑造了这样一个不甘寂寞的民族。他们用歌舞驱散寂寞。他们用歌舞编织生活。几千年岁月,塑造了一群勇敢的精灵。是的,只要身边还有一块馕,他们就会把这块馕当作面鼓敲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