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西子湖畔“摸奖”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02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子湖畔“摸奖”热
本报记者 高海浩
没有张灯结彩,也不见载歌载舞,当西子湖畔的杭州人迎来1989年的时候,通货膨胀的阴影尚未散去,诸多牢骚还要宣泄。
尽管如此,杭州城的元旦前夜依然响起送旧迎新的爆竹声声。当地邮局说,人们互致新年祝福的明信片大大超过去年,竟达9吨之多!
新年伊始,杭州城尚无“提款抢购风”再起的迹象,这是市长们早先颇为担忧的。而在一些银行门前不时爆出人流如潮的场面,成为新年杭州城的一大“奇观”。
与去年骚动不安的夏季截然不同:此时涌向银行的人流,不见争相取款的恐慌,而是竞相把钱投入银行,并从这里甩出一条条新年街头颇为壮观的“长龙”。
银行门前的骤然变化,源自两个月前冒出的一种有趣的招数:“摸奖储蓄”。当你认购一张存期几年的20元储蓄单,当场可在一个箱子里摸一张奖券。这种神秘的奖券箱几乎如同一家百货商店——从彩电、冰箱、自行车、皮茄克,到饮料、味精、香烟、牙膏、香皂、洗洁精等等,参加者人人有奖,运气如何,即见分晓。
一时间,关于“摸奖”的消息成了杭州人津津乐道的一大话题。
“幸运与您同在”——银行门前的广告牌显示出善解人意的诱惑。人们蜂拥而来,冒着凛冽的寒风,乐此不疲地排队等候。“啊,我摸到了彩电!”“哎呀,又是一支牙膏,臭手!”不时爆出的一阵阵充满快感的嚷嚷……
一对年轻夫妇原想换一种玩法,让儿子一乐,认购了3张储蓄单。儿子说:“我就想摸3瓶活性乳!”不料那双小手居然摸出一台大彩电,一家人欣喜若狂。
有位过路的机关干部经不住诱惑,掏尽所带的200元,投入“摸奖”,他事后说:“那场面太刺激人了,绝不亚于电视上常见的纽约股票交易所。”
有位工人模样的青年一次认购了数千元储蓄单,只摸到一大堆饮料,而他似乎尚未尽兴地对旁人说:“蛮有趣!”
在这里,尽管各人所得十分悬殊,却听不到时下颇为流行的诸如“分配不公”的抱怨、责备。人们的心理天平仿佛找到了一种和谐平衡的支点。
“摸奖储蓄”也给新年的杭州城带来了麻烦。某家银行办事处忙中出错,提前宣布“摸奖”中止,激怒了久已等候数小时的人群,几乎酿成一场“骚乱”。有人担忧:“现在的银行几乎成了百货公司”,也有人批评:“这是变相赌博”“影响了社会秩序”。
尽管“摸奖储蓄”的利弊长短,“评论家”们大可探讨一番,而它显示的巨大能量给此间金融界带来了始料不及的惊喜。来自各家专业银行的新年消息说:建国以来罕见的储蓄大滑坡已奇迹般回升,宏观调整后出现的生产资金奇缺有所缓和。浙江省工商银行的一份情况简报称:“哪儿开办‘摸奖’储蓄,哪儿就热火朝天,存款上升”,“摸奖储蓄成了制降回升的转折点”。
“真是不可思议。”省里某大银行的一位官员感慨地说。就在不久前,这位官员谈及储蓄大幅度下跌时,不无忧愁地认为:办法不多,希望不大。
颇有意思的是:在此间金融界引起震动、风行一时的“摸奖储蓄”,其“首创者”并非学识丰富的专家权威,竟是尚不发达的一个山区小县。
银行苦于难以大量吸纳社会游资,老百姓企求有限的钞票获得更多的实惠,而当两者颇为矛盾之时,看来并不规则、颇为俗气的“摸奖”,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聚合效应”。这似乎印证了一位理论家的见解:解决中国改革的诸多难题,需要超越常规的想象力!
也许,杭州银行门前的热闹场面,正向人们传递着意味深长的新年昭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