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七五”国家水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成果 海湾渔业在东海水域首先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0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七五”国家水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成果
海湾渔业在东海水域首先兴起
本报讯 我国“七五”期间的水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海湾水产开发技术,在东海水域增殖中国对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
1986年以来,我国水产科技部门利用海湾半封闭的自然特点和丰富的饵料生物,在三个海湾开展了海湾环境和敌害生物调查。经过研究,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国对虾人工放流增殖试验,共放流中国对虾苗11.9亿尾。
试验三年,放流海域中国对虾数量明显增多,已回捕放流对虾1948吨,投入产出比高于1∶5,获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1988年7月在东海试验水域回捕放流对虾生产中,发现了两个个体差异明显的中国对虾群体。这一情况表明,可望在我国东海水域形成新的中国对虾自然群体。在东海南部海湾的试验,根据1988年调查测算,增殖的中国对虾与当地多种虾类的比重已由1987年约占1/3,提高到1/2左右。1988年春季在两个试验附近水域,还回捕到虾长约20厘米的产卵回归亲虾24万多尾,为当地对虾养殖业提供了大量用于人工育苗的优质亲虾。
在试验海湾附近的渔民纷纷要求继续扩大人工放流增殖对虾规模。现在,我国又有一些海湾相继开展了中国对虾人工放流增殖试验。
与此同时,水产科研人员还结合各地有特色的水产品种,开展了海蜇、大黄鱼、泥蚶、太平洋牡蛎、寻氏肌蛤、青蟹、牙鲆和黄盖鲽等的养殖、增殖试验,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我国海岸线曲折,海湾众多,仅主要海湾就有20多个。海湾水域不仅封闭性好,饵料丰富,而且海面平稳,理化环境因子比较稳定,是开展水产养殖、增殖的理想场所。
   (王立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