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中国新闻史上的光辉一页——纪念《新华日报》华北版五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02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中国新闻史上的光辉一页
——纪念《新华日报》华北版五十周年
何承
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以下简称华北版)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刊。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我党领导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进入发展和巩固时期。为了宣传、指导华北抗战,由朱德、彭德怀同志提议,周恩来同志支持,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批准,创办这张报纸。
华北版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北方局为加强华北版的领导,成立了党报委员会,成员先后有杨尚昆、彭德怀、左权、付钟、罗瑞卿、陆定一、李大章、邓小平、刘伯承等领导同志和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副总编辑陈克寒、副社长杜毓沄有时列席。陆定一任党报委员会主任。党报委员会每月开会讨论机关报的工作,包括宣传报道计划和重要评论。报社副总编辑陈克寒、韩进先后常驻北方局,负责报委和报社的联系,撰写重要评论文章。
华北版是当时我党领导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报纸之一,从创刊到1943年9月终刊,历时4年9个月。这段时期,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是敌后抗战最为艰苦的年月。日本侵略军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军事进攻,对蒋介石加紧进行政治诱降;同时把大部侵华兵力调到华北,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轮番的大“扫荡”,妄图消灭八路军,巩固其对华北的占领。国民党政府对抗战日趋消极,对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加紧进行“限制”和挑衅,亲者痛、仇者快的“摩擦”事件频繁发生。局势严重,关系着抗战成败,民族存亡。
华北版在坚持抗战、克服危机,巩固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推动和指导作用。在敌、我、友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华北版的宣传报道紧紧围绕抗战全局和根据地面临的任务,密切结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和教育广大群众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表现出高度的党性。
充分反映华北敌后军民根据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指导思想英勇奋战的业绩,成为鼓舞和激励人民斗争的号角。报纸创刊之始,即刊载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论述华北战局的文章,阐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重大意义,指出日本侵略军增兵华北“是我们的重大胜利,是华北军民的光荣。”“必须克服一切困难,熬过一段困难的过程,才能走向胜利的坦途。”报纸刊载十八集团军总部发表的华北战报,刊载左权副总参谋长定期撰写的综述华北战局的文章,指导军事斗争。报纸创办的第一年中,就发表了有关军事斗争的社论五十多篇,并连续介绍晋察冀边区的反“扫荡”经验。报社记者先后访问聂荣臻、吕正操、宋时轮、徐向前、罗荣桓、陈光、肖克、宋任穷、陈锡联、陈赓、李达等八路军高级将领,访问部队、民兵的战斗英雄,一年间发表访问记和战斗通讯一百多篇,介绍各抗日根据地创建、成长的概貌,讴歌华北军民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
在粉碎日本侵略军所谓“囚笼政策”的斗争中,报纸大量报道华北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的成果和经验。1940年我军发动“百团大战”,在国内外激起巨大反响。报社组织专门小组到十八集团军总部编发战报,派出随军记者采写大量战斗通讯。一位来自四川署名“远波”的读者来信中说,“日寇连续疯狂轰炸重庆,使这里的同胞呻吟在死亡的边缘,愤怒燃烧着每一个人的心。正在这时,朱彭总副司令驰电慰问,并发动百团大战回答日寇的暴行。雪片飞来的捷报感动得大家流下热泪,使得亲身遭受日寇暴行而愤怒的同胞获得复仇的愉快……大家都感觉到像八路军这样生活异常困苦,装备不好的队伍,仍一天比一天壮大坚强,那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光荣”,这封信只是一滴水。但它反映出百团大战在全国人民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是对敌后新闻工作者的一大鼓励。
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华北版突出宣传“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建立。粉碎汉奸伪政权,改造旧政权,建立民主政权,对动员组织人民坚持敌后抗战,对推动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940年4月,华北版连续发表社论,宣传建立“三三制”政权指导思想。社论《论抗日民主政权》指出:“结束腐朽的‘历史上的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中心关键。”《论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指出,抗日民主政权的“根本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卖国的汉奸反动派,保护一切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生活,改善工农的生活”。1941年,华北版驻地太行区举行晋冀鲁豫临时参议会,选举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报纸进行了连续、集中的宣传;对晋察冀等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也分别作了介绍。通过大量报道,反映空前热烈的边区建立民主政权的盛举,标志着抗日根据地的欣欣向荣日臻巩固。
高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教育广大军民正确认识和对待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坚定团结抗日信心,认识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是坚持团结抗日所必需。华北版创刊后,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渐明显的严重形势,连续发表社论,强调指出“在今后的长期抗战中,也只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继续发展与巩固,才能保证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迅速到来”。当时,部分国民党军队仍未撤过黄河,有的国民党地方负责人也有团结抗日的表示。华北版及时派记者对某些代表人物进行访问,宣传他们确有抗战业绩,以及继续团结抗日的言论(有的具有“立此存照”的性质)。
对于国民党在敌后反共摩擦破坏抗日的劣迹罪行,则进行揭露和声讨。报社连续发表社论,指出“摩擦的本质,是日寇企图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奸计”,是“经过汉奸之策动挑拨发生的不幸现象”。对被敌利用搞摩擦的“专家”,希望他们“有所觉悟,翻然改悔”。报社特派员陈克寒对彭德怀副总司令作过专访,提出有关摩擦真相及解决办法的七个问题,彭总一一作答,报纸分三期连载,并发表社论,表明我们唯一期望是他们迅速停止一切摩擦行为,以刀锋转向日寇。当时国民党部队中的有识之士,八路军、决死队的指战员以及各界读者,经常给报社写信,称赞“报纸的特点就在于:每到时局严重的关头,一定吹起号角,打响警钟,唤醒千百万军民,为克服危机而奋斗。”
重视国际宣传报道,是华北版的一大特色。报纸每期四开四版,以第三版刊登国际消息和评论,即使在行军转移期间,报纸由铅印改出油印战时版也不间断。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动荡多变,与中国抗战密切相关。为帮助广大读者身在山中,胸有全局,及时了解国际时局动向,了解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正确判明形势,提高胜利信心,至关重要。当时延安新华社播发国际新闻不多,报社直接抄收世界各大通讯社广播,斟酌去取,编辑成文,工作量很大。国际版还设有时论、国际问题分析、国际论坛等多种栏目。社长何云、国际版主编左漠野撰写国际问题评论文章,很受读者欢迎。
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的拥护,变成群众的实践行动,这中间报纸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华北版出版后,各地纷纷组织读者会,把报纸作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各级党政组织开会部署工作,都是依据报纸报道、讲解的国内外大事、本地区情况,把本单位的当前任务同全国、全区形势联系起来,使群众对当前任务有深刻认识,提高贯彻落实的热情。报纸的党性同人民性就是这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报社同志用自己的智慧、心血、汗水以至生命哺育华北版,为争取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作出最大的奉献。1942年5月,报社社长何云等46位同志在反“扫荡”战役中光荣牺牲,是华北版历史上一次最沉重的损失。时间过去半个世纪,这段历史是不应忘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