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张抗抗致冯骥才 这事只有找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02
第8版(副刊)
专栏:书简

  张抗抗致冯骥才
这事只有找你大冯:
记不清已有多久多久没给你写信了,连见面的机会也是极少的。我想象着你收到这封信时,会吃惊却又不动声色地一笑:这家伙,肯定又是有什么事儿了。
你研究阴阳八卦,该有信息的感应:你这几天脑中有没有闪过在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套上大红袍看谷文达画展的情形?那天你很兴奋,你说回国后要为谷文达的作品写一篇文章,向读者推荐中国的前卫艺术。你遗憾这种从中国原位文化中脱胎出来而又充满着当代人的顿悟和困惑的现代主义作品,为什么不能在国内展出,而只能求助于海外的艺术画廊。你谈到苏联在70年代举办的轰动一时的前卫艺术画展,而面对中国美术界正日益汹涌的现代艺术新潮,北京那座被人称为“最高艺术殿堂”的美术馆大门将何时为之而敞开?你不爱叹气,便只是两眼发直想入非非。
如果你确是遥感到了当时的振颤与焦灼,那么你就该预感到这封信的出现——
我急于要告诉你:中国现代艺术展,终于终于,将要在春节期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
我是前几天偶尔听到这个消息的。初时浮升的,自然是那种挣脱了世纪末的阴沉窒息,提前跃入到世纪的喜悦。然而,很快,这喜悦便被那个如今无处不在的上帝驱除得空落落、光秃秃的。
那些搞艺术的说他们从1985年那次美术新潮冲击波以来,便筹措这个现代艺术展览。经历了几次死去活来的周折,三年后才终于获准。但他们根本没想到,冲破某种思想的禁锢之后,紧接着便陷入了经济的困境——举办占地6个展厅这样的大型艺术展,他们手头分文没有。
听说他们四出奔波游说,像如今许多想挽救艺术的文化人那样去“拉”赞助,收敛起自尊,为“崇高”的艺术事业咬咬牙厚着脸皮当一回高级乞丐。听说是有过成功的说服,鼓动起一些对文化尚有兴趣的企业家。但眼看可以包揽一切,却又莫名其妙地吹了。他们曾满怀希望地到北国冰城,去时立下誓言:此行假如再弄不回来钱,就变成冰雕算了。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那冰雪的许诺全化得一干二净,连那作冰雕的愿望也一同融化了。
几经周折,筹钱“愁”到现在,一共只有北京一家工艺美术总公司和连云港一位画家“拉”来的赞助凑够一万元,仅是所需最低费用的1/10。还好,一家底气充足的报纸答应借贷几万元给他们。
曾有朋友建议,用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收入的办法来偿还借款,他们却执意不肯。他们坚持说这是非赢利性的艺术活动,应免费对公众开放。在物价昂贵的今天,他们不愿再增加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市民的负担,他们宁可自己跑断腿磨破嘴地折腾——希望以此来完成这次大展的艺术初衷。
这是中国文化艺术现今的悲哀。
但这毕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完成它需要投资。为什么要把精神文化作为贫穷的物质文化的殉葬品?
记得再复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艺术家在以前是政治的奴隶,而在今天有可能沦为金钱的奴隶。——那么,一个总在做奴隶的艺术家怎么样才能成为艺术的主人呢?
焦虑之中便想起了你对现代主义文学和前卫艺术的关注,想起你曾是一位画家,也想起多伦多的谷文达。朋友们相信你一定会尽一切努力设法帮助他们,扶持他们的。一定!
别怪我又给你带来了麻烦。其实说到底前卫艺术与新潮文学,是孕育于新时期人类文化精神的母体中,一对过了预产期的孪生兄弟。
现在我满脑子都是这个大展,就不谈别的了。以这封信的傻冒,你可知我这一时期想些什么和怎样在生活。
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去天津找你,就此打住。也许不必说声谢谢。
                           抗抗
                     1989年1月15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