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除夕拜访老百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06
第1版(要闻)
专栏:

  除夕拜访老百姓
在老工人家作客
听说何新福师傅的儿子新近结了婚,除夕之夜,记者到何新福师傅家串门。
老何身边的三个孩子和儿媳都是工人。酒宴摆下,何师傅举杯致辞:“今年过年有三喜:一是家里添了个人,二是咱石家庄长征胶鞋厂在全国同行业得第一,三是春节物价平稳。”
提及物价,老伴发起牢骚:“韭菜,自由市场涨到二块五一斤,再贵包饺子也得买呀。大米,一块二、三一斤,前几年哪有这么贵啊!”何师傅抢过话茬:“物价是上涨了,但工资收入也多了,细算起来,咱家生活还是提高了。”他一项一项计算,全家每月收入800多元,除购置一些高档商品外,还有点富裕。
三儿子别有一番见地,他呷了一口酒说:“‘官倒’、‘私倒’,不治他们,物价就不稳。可惜,现在治得还不力,不狠。”
沉默良久,何师傅缓缓地说:“现在有些厂长忙于应付上头,深入群众不够。昨天,赵厂长硬要敬我酒,我心里热乎乎的,看得起工人就是关心。比发奖金还高兴呢。”     (陈国琦)
 台胞的欢乐和期望
除夕晚6点55分,记者踏进台胞宋先生弟弟家门,适逢一家4代7口人正在吃团圆饭。
“自从1948年去台湾,41年了,还是第一次回老家过年。”63岁的宋先生望着身边86岁的老母亲说这番话,显得很激动。丰盛的餐桌边,围坐着他的弟弟、弟媳、侄儿、侄媳和1岁4个月的侄孙,一幅天伦之乐图。
自1983年7月宋先生第一次回福州探亲算起,这次是第9次了。宋先生说:“福州变化真快。过去只见国营商店,现在满街都是商店,市容美了,比6年前繁荣多了。”
宋先生还谈到,1983年他在福州逛街,下午1点找不到地方吃饭,如今,什么时候都能在饭店里吃到饭。只是商店服务员态度有待改进,有的叫几声还不答应。不过,东西相当便宜,做一套西装只有台湾价钱的1/10。
“不过现在还是不方便。”宋先生说,“本来两岸坐飞机才半小时,坐船才几个小时的路,却要绕道走几天。有时在香港等签证要等20多天。”
       (张铭清)
 欢乐里有点反思
除夕晚上,天津新客站遍体通明,光艳照人。旅客们尽管行色匆忙,还是忍不住多瞅几眼站前风光。
“我真有点嫉妒天津人。往年年根走,这里挤成一团,露天排长龙死挨冻。现在这儿高潮时两万多人上下分流,井然有序,候车室人人有座,真叫盖了帽。改建才用了一年半,要是再慢一步,就玄了!”
“天津人干事儿嗄、崩、脆!”
两位东北人边走边谈。
旅客们聊起来:
“也不知怎么,一下子说紧就都紧起来了。”一位年轻人慨叹。另一位中年人插话:
“我是多年搞机械的。可是我看出来了:像过去几年耕地大批减少,农业被人轻视,在大学食堂里,馒头、米饭扔一地。我早就感到:粮食非紧张不可。你看,天津站卡的多严……”
“别着急。咱今天带了三袋面,今夜里大伙动手包三鲜饺子。酒瓶子别扔,那就是擀面棍!”列车长、11年全在车上过除夕的刘长贵这一宣布,车厢里顿时一阵欢呼……。       (肖荻)
 “群众过年,我们过关”
当记者除夕来到武汉市消防支队的调度室——119火警台,看到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忙、紧张的景象。火警、火警,接二连三的火警,从全市各个方面涌向这里。值班的人说:“群众过年,我们过关。”
在支队附近的江汉中队,穿着光棉衣的战士王涛告诉我,昨夜打了两次火,湿了两套衣服,现在没衣服换了。战斗服就是普通雨衣,很容易进水,寒冬腊月这滋味很不好受。但战士们情绪还是很饱满,他们说今晚“一级战备”,穿战斗服坐在消防车上,严阵以待。      
     (龚达发)
 “一家不圆万家圆”
记者于夜幕低垂之时,把长途电话挂到法卡山,找到连长陈勇敢和他的战友们。
记者:陈连长,在这万家欢聚的时刻,守备连指战员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陈连长:一家不圆万家圆。我们想得最多的是一定要为祖国母亲站好岗守好岁。今年除夕,我们连队加了12道菜,分别在各坑道和哨所举行战地晚会。
记者:近来边防战士最关注的是什么,最盼望的是什么,最不满的是什么?
陈连长:我们最关注的是国家改革,最盼望的是家乡富裕,最不满的是腐败现象。
记者:你们是否愿意向家属说几句话。
班长刘作林:我来自河南农村,入伍6年,没回家过过一个春节。请父母兄弟理解原谅我。
前线话务员插话:我建议,请记者在报道中加上一句:忠诚于军人的妻子们万岁!   
 (郑盛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