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建议各地报纸组织农村读报组学习“一个集体农庄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4-02
第6版()
专栏:读报组活动

建议各地报纸组织农村读报组学习“一个集体农庄的成长”
编辑同志:人民日报在三月二十四、二十五两日刊载的“一个集体农庄的成长”一文,给予我以深刻的印象。它在我的眼前描绘出一幅幸福而美丽的图画。它给农民指出一条光明之路,它教育农民、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劳动、走向社会主义的美好的前途。我建议各地报纸大力组织农村读报组学习、讨论这篇文章。
几千年来,农民都是在分散的劳动着。引用这篇文章中姜东勋所说的话吧,“亲兄弟还有个争吵,素不相识的农民怎么能在一起共耕呢?”确实,这是大部分农民的思想。怎样把农民这些世代相传的观念去掉呢?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事实——集体劳动的优越性来教育他们。这篇文章中提到洪日南的故事(洪日南不相信集体农场是彻底解放农民的地方,因而赶着他的牛车到松花江北去“创造独自幸福生活”,他单独地、像牛一般地劳动,结果却是冬天穿不上棉衣,只好每天靠着在松花江破冰捉鱼来生活),就是集体劳动与单独劳动的鲜明对照,它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说姜东勋吧,这个在起先不愿参加集体劳动的农民,在事实的教育下,他却成为热爱集体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新型农民了。文章中是这样描写姜东勋的:“在忙碌的打谷场上,一位脸上带着伤痕的老年庄员,正在电力脱谷机旁紧张的劳动着。……不久前,他正在用脱谷机脱谷的时候,一不小心,挽在手上束稻禾的绳子,让脱谷机给搅住了。……他受了很重的伤:脸、眼摔破了,胳臂摔得不能转动。农场管理委员会根据农庄的规定,让他休养五天,照样给他计算劳动日。可是,第三天姜东勋就又到打谷场上来了。庄员们都劝他回去休养,农庄主席也批评他不该忽视自己的身体。他感谢大家对他的关心,但却坚持自己的意见:‘心烦比伤疼还难受。我在家闷不住,让我干点轻活吧!’”这简短的文字,深刻地说明了新型农民的新的思想和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我相信,每一个农民,读了这段述说都会珍贵集体农庄,都会从内心来感激大家对姜东勋的关心;他们会因此回忆自己过去的生活,回忆过去人与人间的关系,而热爱这种新的生活。这是教育农民的好题材。
为了有计划地领导和组织广大的农村读报组学习和讨论这篇文章,我希望各地报纸用一定的篇幅发表读报组的学习情况和讨论的结果。
侯斯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