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工业品下乡难面面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09
第1版(要闻)
专栏:

  工业品下乡难面面观
本报记者 潘岗
改革进入第10个年头,人们惊异地发现,“最早得实惠”的8亿农民,如今又添了些许牢骚、愤懑。
农民说,日用工业品购买难!
 工业品下乡太难
江南许多农民,为添置热水瓶、铝锅四处奔波;北方一些农家,因购买棉布无望,又支起了纺线车、织布机。
被城里主妇视为累赘的单缸洗衣机、缝纫机,乡下人要买还得托人;年前进城收购旧挂历的商贩称:这些废纸,运出城就可当“年画”销售……
有关资料表明,1987年,我国每个农民购买的生活资料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1/4。去年1—9月,农村日用工业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竟比大城市低50%以上。
是农村购买力仍然低下吗?不是。目前,4000多亿元社会结余购买力,农村占了整整一半。除约20%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外,至少有1500亿在待购日用工业品。
是日用工业品全面紧张吗?更不是。权威人士称,除少数品种花色紧俏外,全国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大量积压,电风扇、收音机、录音机销售持续疲软。
 “难”在渠道不畅
商业愁卖,占压大量资金难以周转;农民愁买,手中的钞票换不来实物。卖难买难,卡壳的是“中间环节”。这的确令人忧虑。
过去,在商品紧缺的情况下,国家为解决城乡商品供应紧张的矛盾,工业品下乡基本上是按行政切块分配的。随着近年来市场的逐渐丰富和商业改革的深入,国家大幅度减少了计划供应的商品。目前,商业部计划供应的日用工业品,仅剩下糖、铁丝、元钉三种。在销售上,也突破了“单一渠道”,改变了工业品下乡必须经一、二、三级批发站,再到基层供销社的多环节流通模式。
这种意在改变城乡市场分割,实现多渠道、少环节的商业改革,实践中也带来了“负效应”:
首先,一些国营批发商业认为供销社可以为农民“自采”工业品,因此在组织下乡货源上不再积极。
其次,一些工业自销部门,或只顾及自身效益,或苦于在农村没有销售网,于是只顾抓城市市场。
而向以“点多面广”为优势的供销合作社,却因资金缺、货源少,陷入了力不从心的尴尬境地。
工业品下乡艰难,城乡交换失衡,这直接挫伤了农民交售农副产品的积极性。“工业品买不着,农产品我不卖”,如果任其下去,势必影响城市的副食品供应,进而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导致社会供求矛盾再度加剧。
 “京霸模式”的启示
正当农民感叹工业品下乡难之际,北京市交电公司和河北省霸县供销社的紧密联合经营,提出了解决困难的思路。
霸县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市交界,交通便利,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但是供销社货源一直较少,资金短缺。国家放开经营的商品,供销社进货也很困难。北京市一商系统过去都由市交电公司供货。近年来,一商系统的四大商场纷纷摆脱了传统的供货模式,和工厂直接拉上了手。交电公司虽然拥有货源,却苦于在城市没有销售渠道,而供销社想扩大货源,又苦于在城里没有供货点。于是,北京市交电公司找到霸县供销社这个“接力点”,把商品辐射到农村。共同的处境和意愿,促使这两家城乡商业企业成了合作伙伴。
城乡商业联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趟出了一条增加农村日用工业品有效供给的新路。
短短两年,霸县供销社工业品销售总额由1986年的452万元,增加到1988年的3000万元,北京市交电公司的销售额也突破了8.6亿元。
两年间,近3万台在北京滞销的电风扇,成了霸县农民喜爱的商品。如今,霸县农民不仅买一般商品不用出县,就是许多城里人眼馋的名牌洗衣机、彩电、录相机,霸县农民也可买到。
“京霸模式”说明,解决工业品下乡难,国营商业、供销社大有作为;同时也证明,工业品下乡的途径,还有待深入开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