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退休之后不进城 志在深山办林场 杨善洲事迹在滇西南传为佳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09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退休之后不进城 志在深山办林场
  杨善洲事迹在滇西南传为佳话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杜奎昌、本报记者钱江报道:云南省施甸县大亮山荒岭中显出了绿意初浓的万亩林场。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不进省城进荒山,白手起家承建林场的事,最近在滇西南传为佳话。
杨善洲今年62岁,长期担任保山地委书记。1986年春天,他退居二线时被选为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按规定,退休后可以举家迁入昆明。省委组织部负责人找杨善洲谈话:“你就到省人大工作吧。”
杨善洲没有同意:“我从小生长在农村,还是回家乡干点事情好。”
干点什么呢?杨善洲没有说,因为还在思考中。他回到家乡施甸县三上荒凉的大亮山。在他年幼的时候,大亮山森林茂密,流水潺潺,但是50年代后,森林被伐成孤木,一个个山泉干涸,一座座山头裸露,绿色消散了,山民们生活困难。
思索经年,杨善洲决心退休后回山乡,在大亮山办林场,让荒山重披绿装。
1988年3月,退休手续还没有办完,杨善洲就与姚关、酒房、旧城三个乡签订了承包2万亩林场的合同,然后领着22名林业职工和农民爬上海拔2400米的大亮山,在山凹里盖起油毛毡房,扎下营盘,同时开挖苗圃,育下百亩松苗,还种下了一片果树。8月,他办完了离休手续,又一头扎进大亮山。
1988年9月,记者赶到大亮山找到了杨善洲。身板硬朗,一身农民装束的杨善洲不接受采访,直到约定不写文章时,才对我们谈起他的初衷。他对农村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作为在这片大山里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要为山区的群众做点有意义的事。
现在,又过去了将近半年,记者再访大亮山,发现万亩小松苗正在长大,县林业局刚刚测定,成活率90%以上。昔日荒凉的大亮山开始有了朦胧的绿意和弹性。
几许白霜已经染上杨善洲的两鬓,他正在领着年轻人开辟茶园,抚育幼苗。他的家就在大亮山下,仍是农民的妻子承担起家务,支持丈夫住进深山办林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