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虎虎有生气——首钢干部制度改革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3
第1版(要闻)
专栏:

  虎虎有生气
  ——首钢干部制度改革一瞥
本报记者 江世杰
社会上,特别是在首都北京,上上下下对首钢的干部制度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议论:
一种意见认为:“首钢的干部换得太多了,太勤了,走马灯似的!”“首钢处分干部太严、太狠,看不出有多少科学性!”“首钢自作主张,标新立异,擅自制订选拔、使用干部的标准!”
另一种意见认为:“首钢的干部能上能下,能下能上,而且作到了提职提薪,降职降薪,这在别处哪有可能?”“领导干部3个月完不成任务或者6个月打不开局面,就是不称职,就要被调整。首钢敢这样做,真不简单!”“首钢取消工人和职员的界限,只要你参加考试、考核合格,工人也能当干部甚至当厂长,这样的改革完全符合大方向!”
两种看法孰是孰非?记者在深入采访并亲身感受以后,理性的天平偏向了后一种意见。
    搬掉了“铁交椅”
1987年3月底,首钢党委组织部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分别收到了中型轧钢厂群众的一封来信和厂纪检员的口头反映,说该厂眼看连续3个月完不成生产任务,原因是厂领导班子不团结,内部承包制不落实;而且他们缺乏扭转局面的信心,已经不能带领职工继续前进;要求公司派人下来调查,对不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公司组织部门经过详细的考察之后,4月底对该厂领导班子作了大调整,7名厂级干部中,只留下工会主席和主任工程师2人。全厂职工欢欣鼓舞,干劲倍增,新班子上任的当月就完成了月生产计划,到年底不仅追补上前4个月的亏产部分,而且还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类似这样的事例,在首钢改革过程中多得很。这是因为,企业实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以后,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之路。全公司每年实现利润必须递增20%这个目标,要求每个干部必须“九牛爬坡——个个出力”。那些不能带领职工完成包、保、核任务的干部,想继续“占着茅坑不拉屎”是不行的,他们理所当然地要被从领导岗位上调下去。这就叫“大锅饭”打破了之后,也必须搬掉“铁交椅”。1979年以来,首钢共提拔厂处级干部672人,调下555人;提拔科级干部2500多人,调下1700多人。但是,绝大多数被免职降级的干部,没有“无脸见人”的感觉,因为他们都清楚:只要自己不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而是积极工作,做出成绩,还有可能“东山再起”的。
这是真的?首钢党委组织部的同志告诉记者:在现正任职的厂处级干部中,就有29名同志是被免职降级后又重新提拔起来的。他们在“官复原职”以后,大多干得比较出色。
    统一了“起跑线”
拥有10多万人和几十个厂处级单位的首钢公司,几乎每旬每月都有干部任免、升降。然而,在1988年的春天,有两个新任干部因《首钢报》的连续报道,引起了首钢人的普遍关注、深刻思索和强烈反响。
一个是电梯厂38岁的厂长赵申。这位当年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战士,原来是首钢带钢厂所属的一个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1987年12月18日,他在《首钢报》上看到公司公开招考电梯厂厂长的公告,就奋然报名应考。凭着他丰富的阅历和管理集体单位的经验,对电梯厂存在的问题和振兴的办法,看得准确,想得周全,因而在21名应考者的角逐中名列榜首。1月22日,首钢正式宣布对他的任命,使他一举成为全首钢通过“双考”(考试、考核)走上厂长岗位的第一人。
另一位是30岁的雷戍。他高中毕业后到农村劳动,1978年到钢丝厂当拔丝工人,以后又当仓库保管工。从1981年起他参加了函授大学学习,5年后获得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文凭,同时还掌握了英语读、写、听、说的本领。以后,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和考察,他成了首钢第一个外语强化训练班41名学员之一。在训练班结束不久后的去年4月25日,这个4个月前的普通工人,就怀揣出国护照登上飞机,成了首钢公司第一批常驻国外的专职外贸干部。
改革以来,首钢在中央提出的干部“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这个总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制订了选拔、使用人才的具体原则、标准和措施。他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百步之内,必有芳草”的观点,认为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人才辈出。他们主张用长容短,不求全责备;有学历但不唯学历,注重真才实学;有台阶但不唯台阶,真正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唯才干不唯资历,大胆起用青年人;尽可能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他们还改变单纯依靠组织部门工作人员“伯乐相马”式的选拔干部方法,由公司职代会通过了“领导干部选拔考试考核条例”,这个条例引进了人才竞争机制,体现了民主化、公开化和科学化,使全体职员、工人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不论你是男是女,是干部或是工人……
自1987年10月“双考条例”公布和“双考委员会”成立以来,已有4990多名职工参加了选拔干部的各种专业考试。经过考试、考核的筛选,600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其中走上厂处级领导岗位的就有100多人。前面述及的赵申、雷戍,只是他们中间的代表而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