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为了群众的“菜篮子”——昆明市解决蔬菜供应见闻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6
第2版(要闻)
专栏:

  为了群众的“菜篮子”
——昆明市解决蔬菜供应见闻录
新华社记者 徐祖根 高晓虎
隆冬时节,北国早已冰天雪地,可边城昆明依然满目青翠。特别是那大街小巷的菜市场,更似闹市中的“绿洲”。
每天,全市上市的新鲜蔬菜约50万公斤,品种达30多个。从清晨天蒙蒙亮,一直到夕阳西下,菜市上始终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市政府秘书长马力对记者说:“抓好菜园子,搞活菜摊子,菜篮子才能四季长青”。
    抓“菜园子”有绝招
昆明的居民春夏秋冬都讲究吃新鲜菜。因此,保住近郊3万多亩“菜园子”,成了稳定“菜篮子”的先决条件。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征地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近郊的“菜园子”。针对“蚕食风”,市政府硬性规定,无论谁征用近郊菜地,都要先种好一块与征用面积相同的菜地,每亩还要交1万元“菜田建设费”。位于城郊接合部的8500亩菜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界树碑,立法保护,2000年以前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占用,使之成为全国第一片“蔬菜保护区”。去年8月,有35户菜农私自在“保护区”内建房,立即按“保护法”被从严查处。
昆明每年有4个月是蔬菜淡季。1986年以来,市政府在深化农村改革中,自觉运用经济杠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淡季吃菜的问题。每年“春淡”来临前,他们早早安排2000亩种菜计划;“秋淡”来临前,再安排3000亩;春节前,还要安排700亩至1000亩的“节日菜”。为了确保计划实施,市财政和蔬菜公司每年拿出50多万元补贴菜农,也给乡村干部适当奖励,督促他们关心“菜园子”建设。
    搞活“菜摊子”有窍门
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国营蔬菜网点在“扁担大军”的冲击下,有的垮了,有的虽然门面还在,可货架上的蔬菜很少。昆明市的130多个国营蔬菜网点在开放搞活中,不仅没有垮掉,相反成了繁荣菜市、稳定菜价的主力军。他们的“窍门”是,管淡季放旺季;管大品种放小品种;管市场最高限价和最低收购价,放开在此范围内的浮动价。在这个基础上让农民“八仙过海”,搞活蔬菜市场。
为了搞活市场,稳定菜价,昆明市财政每年拿出600多万元用于在菜价暴涨时平抑物价,暴跌时保护菜农利益。他们注重把钱用在刀刃上。全市每年蔬菜上市品种平均35个,多的时候有50多个。然而,只要管住大白菜等6种“大路货”,就能基本保证市民吃菜,还能稳定菜价。去年9月,昆明先旱后涝,菜田大幅度减产。大白菜从每公斤2角暴涨到8角,牵动各种蔬菜价格上涨。这时,市蔬菜公司拿出70多万元,以每公斤6角的收购价从外地进菜,4.5角一公斤投入昆明市场。不到半个月,全市蔬菜价格下跌。12月,大白菜的价格跌到几分钱1公斤,市蔬菜公司又拿出50多万元,以每公斤1角2分收购大白菜,促使菜价回升,以保护菜农利益。
    保“菜篮子”有措施
昆明市耕地有限,限制了“菜园子”的扩大,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量,才能保证菜篮子四季长青。
近年来,昆明市政府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改造了近郊菜田的排灌系统;拨出专款搞科学试验,为普及科学种菜示范开路。一支110多人的蔬菜科技队伍,长年在菜区指导农民搞地膜覆盖,采用杂交良种,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使蔬菜大幅度增产。过去,大白菜、莲花白、黄瓜等都是季节菜,现在基本上全年都可种植。青辣椒、蒜薹等许多细菜品种,也比过去提前10天至20天上市,缩短了淡季周期,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
去年,昆明3万多亩计划内菜田,平均亩产7400公斤,比1985年增产50%。据商业部统计,在全国37个大、中城市中,昆明的蔬菜不仅量大品种多,而且价格便宜。
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昆明市不仅保证了群众的“菜篮子”四季长青,还为全国117个城市、地区和单位的“菜篮子”做出了贡献。目前,以昆明为“龙头”的云南蔬菜基地,已经成为商业部冬春早菜的三大基地之一。去年云南调往全国各地的蔬菜达1.87亿公斤,比上年增加近2倍。在南菜北运的行列中,云南已由第7位上升到第3位。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