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我国北方旱地农业蕴藏巨大生产潜力 农业专家为开发5亿多亩旱地献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7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北方旱地农业蕴藏巨大生产潜力
农业专家为开发5亿多亩旱地献策
本报讯 据14日出版的农民日报报道:在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北方旱地农业,已成为农业专家们日益关注的重大课题。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昆仑山、秦岭、淮河流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尤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东的长城沿线和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为主。这一区域包括内蒙古、陕西、山西等16个省、自治区的741个县,耕地面积为5.7亿亩,占全国耕地的38%。
有关专家指出,发展旱地农业,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积极推行旱地耕作技术,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中国传统的耕翻、镇压、中耕等旱地耕作技术是行之有效的蓄水保墒措施。同时把农田基本建设与治山、治沟、治沙、种草种树结合起来,实行山水草林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据对旱作农业陕西米脂实验区调查,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使该实验区3年人均粮食提高18.6%,年增加收入128%,植被覆盖率达到25.3%。
专家们指出,年降水量350毫米以下的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北部等干旱区应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下,农林牧综合发展。农区以农为主,防止土壤沙化、盐渍化;农牧区要农牧并举,加强草地建设,提高载畜量和产肉率。年降水250至500毫米的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等风沙干旱区,应以养畜为主、以牧促农,农林牧综合发展。农牧区不宜农耕地要退耕还牧,改轮歇制为粮草轮作制。长城沿线农牧区要以农为主,发展耐旱作物。年降水量250至500毫米的陕西、山西、青海等丘陵沟壑半干旱区应合理利用土地,增加植被,保持水土,防止黄河水患。年降水量500至600毫米的东北三省中东部、华北平原大部的半湿润偏旱区要实行灌溉农业与旱作农业相结合,广开肥源,扩大耐旱作物比重,治水改土改林,改善生态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