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刘亚雄纪念集》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2-17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刘亚雄纪念集》序
薄一波
在刘亚雄同志逝世周年之际,编写一本纪念她的集子,我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缅怀逝者,策励来兹。
亚雄同志1924年参加革命,1926年入党。60余年来,她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奋斗不已,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亚雄同志是五四运动后三晋妇女参加革命的先驱之一。我与她父亲刘少白相识较早,同她认识并在一起工作,是在1931年2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她同陈原道同志来到天津,原道同志任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实际上主管省委的全面工作,亚雄同志任省委秘书长。不久,因组织遭受破坏,她和原道及大批同志被捕,判刑后被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稍后,新的顺直省委(在北平)又遭破坏,我也被捕,关押在这里。“一二八”事件发生后,1932年秋,说“国民党准备迁都”,对“政治犯”实行所谓大赦,原道、亚雄同志都获释。随后,亚雄同志和她的爱人原道同志,一同去江苏省委工作。不久,原道同志又被反动当局逮捕,1933年牺牲在南京雨花台。面对这一打击,亚雄同志坚强不屈。她一如既往,以百折不挠的革命毅力,战胜重重困难,顽强地为党工作,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把遗腹子抚养大。1936年秋,我从太原返北平后,再次同她会面。同时见面的还有孔祥桢同志,地点是在中山公园。我请他们到太原工作。经北方局同意,亚雄同志来到了太原,担任山西军政训练班十一连(女生连)指导员。经过她的辛勤工作和教导,训练班的女青年迅速成长,后来她们历经战争的磨砺,大都成为我党、我军的优秀妇女干部,其中绝大多数同志加入了共产党,可以说她是桃李满天下。1937年底,她受命创建了一支2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属决死队领导。她当指导员,队长是一位红军老干部叫杨世杰。这是山西第一支游击队,成为尔后游一团的基础。在决死一纵队转赴晋东南创建根据地期间,她担任过第三行政区一个专署的专员,这时我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及至她去延安学习特别是全国解放后出任劳动部副部长,我们的接触就更多了。她那种孜孜以求、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精神,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亚雄同志在白区工作那一段,正是党内“左”倾错误盛行的时期,她在思想上工作上也受到过一些影响。但是,她到山西以后,在各个方面都能正确地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在反对关门主义,实行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分开、合法工作与非法工作分开方面,表现得尤为坚定。我想,这是同她对“左”倾错误的恶果有了深切的认识分不开的。这也说明,一个人受到错误东西的影响并不可怕,只要从中吸取教训,就会变成前进的动力,促使自己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成为更加清醒和自觉的革命者。
亚雄同志对工作严肃认真,而在与同志们相处时,她却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大姐。她的以诚寓德、以德感人的风范,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她还是一位良母,其爱子、育子的事迹,在了解她的朋友和人们中一直传为佳话。她的家庭是一个革命之家,父亲、姐妹、兄弟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各自作出了贡献。这一切,无疑是与亚雄同志的影响分不开的。
在革命和人生的征途中,亚雄同志经历了不少磨难,可以说是坎坷丛生,饱经忧患。例如,在陈原道同志牺牲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组织上未给她分配工作,让她在白区自行活动,文件看不到,指示也没有,处境之艰,可想而知;又如,在延安的“抢救运动”中,硬说她是“叛徒”,两年之后,才予平反;至于“文化大革命”中她遭受的迫害就更不用说了。但是,在这些磨难和冤屈面前,她没有消沉,她对党对革命始终初衷不改,矢志不移,而且愈挫愈奋,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总之,无论在顺利还是在逆境时,亚雄同志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了党的工作中去,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她不愧为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她的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她对党的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她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都是值得我们和后人学习的。
当然,亚雄同志同所有的革命者一样,不可能是完人。她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时她对一些事情有意见,明明感到对自己不公正,她也不愿提出,而自我忍让,一些同志觉得她有些“洁身自爱”,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这种弱点,对她来说,无疑是些“微瑕”,但她却看得很重,不仅毫不掩饰,而且一直在努力改正。她总是认为,一个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奉献自己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过程。她的这种严于责己的精神,我想同样是值得人们追思和学习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